“那些叫不出名字、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看着这些精美动人的壁画,就像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这是来自小学语文课本两篇不同课文的节选,一篇是《黄山奇石》,另一篇是《莫高窟》。
走,出去看看?
每年寒暑假前,家长都会翻开语文课本,替孩子计划该去哪篇课文里描述的地方看看?说是替孩子谋划,其实也是实现自己的心愿。
语文课本变为旅游指南,去书中提到的名山大川走走看看,成了中国人共同且共通的情怀。
2019年8月19日,在敦煌莫高窟,习近平总书记与来自江苏南通的游客交谈时说:“一路上可以看一看,孩子们可以长见识”。此后,在众多可以长见识的目的地中,敦煌成为人们的首选。孩子们看着从课本里走出来的景致,擦亮好奇的双眼,大人们也纷纷感叹儿时的语文课终于补全。具象了人们的“学中游”之后,敦煌开始思考如何丰富大家“游中学”的新体验。
1月15日傍晚,在独具敦煌特色的欢迎仪式中,320名“小萌娃”开启了为期3天的冬季研学之旅。
在洞窟壁画中感受多元文化融汇,在竞速滑沙中放飞童真童趣,在月牙泉边种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种子,在熔盐集热塔下领略科技带来的震撼……首批敦煌文化研学季的小小体验官们意犹未尽,七嘴八舌地嚷着暑假还想再来。
网络上记录孩子们研学日常的短视频一经发出,来自全国各地学校、教育部门和旅行社的咨询电话纷至沓来。敦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一遍遍介绍包括景区门票、酒店住宿、莫高窟洞窟加量开放等冬春旅游“金八条”优惠措施,嘴里重复着的“欢迎、欢迎”还没停下,下一通电话又响了起来。
走,出去看看!
坐吃流量、等客上门的办法不算万全。1月16日,敦煌研学开始当天,市委书记王立奇也带着团队到了另一处语文课本里描述的游览胜地——黄山。
酒泉和黄山两市,同样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黄山,同样孕育和承载着厚重的中国地方显学——敦煌学、徽学,同样肩负着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2024年新年前后,哈尔滨旅游火遍全网,广西发往“尔滨”的砂糖橘、“尔滨”从沈阳借来的“凤凰”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由14亿人组成的“大市场”释放的不可比拟的活力,以及背后双向奔赴的每座城市一边努力跟上时代潮流、一边努力躬身实干的姿态。此时,酒泉和黄山的“握手”,是偶然更是必然。
根据酒泉、黄山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显示,双方将本着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创新机制、加强协作、政府牵线、市场主导的原则,携手发展文旅产业,共同推动文化保护利用。基于对各自产业、区位、资源等方面的深刻认知,双方还明确将在汽车电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农业、矿产、风能、太阳能等领域优势互补、互相借力,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鼓励两市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品牌扩张等多种方式深化产业合作,鼓励双方依托产业园区、落地企业在重点合作领域积极探索“飞地经济”。两市还将合力打造“海港—黄山—酒泉—中西亚国家”物流运输平台,争取黄山机场经停兰州至敦煌航班航线,催生更高频次、更具活力的要素流动。
曾几何时,甘肃敦煌和安徽黄山共同出现在语文课本里,向孩子们描绘着山川异域。而今,缔结友好城市,让相距5000里的“大西北”与“皖东南”风月同天,区域协同发展的时代命题将由酒泉和黄山一起来答!
酒泉融媒记者 陈 柳 黄 涛 张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