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桂林 通讯员 丁琼文
市委九届八次全会、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为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定下了总基调,市政府工作报告为全年各项工作下达了任务书,市发改委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扛牢统筹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责任。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锏表示,要对接市域战略规划,启动“十五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编制,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改革、民生社会发展等方面当好市委、市政府参谋助手,推动实施一季度“开门红”、半年“双过半”、全年“争先进位”,全年GDP增长7%以上,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
扩投资,夯实发展支撑。实施投资项目提振年行动,抢抓国家“两重”“两新”等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城市更新、产业发展、城乡融合、民生保障等各领域项目谋划储备;争政策、争资金,力争全年争取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向债等各类资金同比增长20%以上。推动重点项目快开快建,加快推进328个重大产业项目、163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智慧冷链物流园等270个重大项目建成运营。
壮产业,培育发展动能。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推进“油转特”项目竣工,做大做强中石化特种油品公司,着力延伸特种油下游产业链。加快亿纬超级工厂二期、长城涂装车间二期、格林美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等龙头项目建设,着力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建成航空智能制造产业园,推动AS700载人飞艇产业化,推进尚实航空发动机、安迅无人机、航天三江等项目落地,加快推动供应链体系建设,建成动力储能电池、特种油品供应链平台,交易额分别达到40亿、50亿元;整合农产品供应链,打造“一只鸡”、高油酸菜籽油、优质大米等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加快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成200家企业注册,交易额突破2亿元。
优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启动新一轮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物流、税费、融资、用能、用工等成本。着力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推动沪渝蓉高铁武荆宜段、呼南高铁襄荆段建成通车,建成辐射华中的区域性货运铁路枢纽。加快宜荆荆都市圈建设,加强宜荆荆恩协调联动,共绘一体化发展蓝图。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国家信用示范区顺利通过复评。
守底线,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一批教育、卫生、养老、托育等民生项目实施,强化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全年CPI控制在2%左右。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两高一低”项目节能审查会商联审制,做好重点用能单位和社会面节能减排工作。建立粮食安全隐患防控治理长效机制,扎实开展“两个安全”大检查大整治,保障粮食安全。深入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