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孟非 通讯员郑丽芳)为深入推进社会事务管理和儿童福利工作,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兜底提质相结合,扩大基本民生保障对象范围,增加服务内容、更新服务方式,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推动福利性政策由“补缺型”为主向“普惠型”转变。

2023年,我市又一次提高了集中供养孤儿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补助标准,惠及423名孤儿和67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通过“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在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中专、大专、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孤儿,资助每人每学年1万元助学金,惠及66人。提高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并将补贴范围扩大到低保边缘家庭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以及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含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在内的多重残疾人),惠及1.9万余名困难残疾人和3.4万余名重度残疾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的持续完善,为我市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残疾人提供了更加稳定、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此外,我市还全面实施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和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服务。目前共办理了3项“跨省通办”服务。

为有效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权益,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2023年,全市各救助机构开展了“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活动;6月19日,市救助管理站开展了“科技赋能筑大爱 温情救助守初心”救助开放日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联合公安部门集中开展街面巡查,在生活无着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对生活无着人员持续开展救助,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倡议广大市民,正确引导生活无着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向救助管理机构求助。同时,成立“1+N”专业寻亲队伍,通过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公安部门人像和指纹数据比对等途径开展寻亲服务,推进源头治理,最大限度让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融入社会。今年以来,全市救助机构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49人次,寻亲成功3人。

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是民政部门服务的特殊群体,为守护他们健康成长,市民政局建立了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多层次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先后组织开展了“合力监护 相伴成长”“情暖新春 共护未来”“把爱带回家——暖童心 护成长”等各类关爱品牌服务活动,以及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夏令营活动。抓住“六一”国际儿童节等时间节点,多形式开展“奋进新征程 同心护未来”等主题活动,通过走访慰问送温暖、结对帮扶送关爱、宣传教育送知识等方式,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