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全球大势,这既是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重塑全球生产格局的关键领域。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转型变革,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对我国而言,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破解资源约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作为负责任大国履行国际义务的必然选择。在这个转型浪潮中,财政部门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使命,财政部资环司与部内相关司局一道,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部党组要求,合理统筹配置财政资源,积极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财政支持“双碳”工作顶层设计。为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财政部印发了《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文件作为“双碳”工作“1+N”政策体系的其中一项,明确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引导、税收调节、多元化投入、政府绿色采购等政策措施做好财政保障,重点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基础能力建设、绿色低碳生活和资源节约利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完善绿色低碳市场体系等六大方面。文件指导地方各级财政制定实施支持“双碳”政策举措,积极构建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

支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活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中之重。在支持传统能源结构转型方面,中央财政近年来实施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财政支持政策,先后分五批将88个城市纳入支持范围。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了天然气、电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光伏、热电联产等多种有效的清洁取暖模式,不仅实现了空气污染大幅度减少,而且还实现了全球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民用能源转型。在支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方面,财政部经建司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支持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推动非常规天然气成为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主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应用,等等。

支持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本身不仅是重要的碳汇,而且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中央财政持续强化资金保障,以“三北”工程、国土绿化、山水工程、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和项目为抓手,不断提升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碳汇能力。支持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2024年开始设立“三北”工程补助资金,支持地方开展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巩固防沙治沙成果、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偿等工作。支持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安排资金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加强湿地保护修复,促进林草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支持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系统治理了以青藏高原、长江、黄河、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等“三区四带”为核心的重点生态地区,该项目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度评价为“全世界最有希望、最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态修复范例之一”。支持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安排资金用于整体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海岸带保护修复等工程,有效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支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也是降碳的重要抓手。为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2024年中央财政新设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引导其规范化回收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有效降低固废污染风险,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此外,财政部农业司出台政策,支持地方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推动农业生态资源保护,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财政部经建司出台政策,支持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建设资源回收利用网点,构建低碳循环回收体系。

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资金需求巨大,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要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紧密结合,创新投入机制,激发各方动能。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低碳发展。财政部牵头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总规模88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出资100亿元,聚焦长江经济带并适当兼顾其他区域,重点支持污染防治、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目前,已实现沿江省市、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式的全覆盖,有力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低碳转型领域。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压实相关企业的环境治理投入责任。制定《重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退役费用预提和管理办法》,确保危废处置设施退役后污染治理有资金保障,防止企业把污染环境的代价转嫁给社会和政府;制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的适用范围、收支管理、绩效监督等作出全面规定,指导地方加强赔偿资金管理,有利于落实相关单位和个人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有利于拓宽资金渠道,更好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年4月,财政部金融司牵头在英国伦敦发行首笔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所募集资金全部用于中央财政预算中合格绿色支出,向国际市场宣示了中国致力于实现“双碳”目标庄严承诺的决心;财政部国合司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贷赠款资金及外国政府贷款,支持节能改造、低碳城市、绿色转型等“双碳”项目,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安排资金推动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为发展中国家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支持;加强气候治理南南合作,支持开展系列援助和交流,推动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切换栏目点击快速进入栏目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