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董丽 吴敏报道 财金协同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需继续加强政策协同、市场激励和国际合作,共同助力中国迈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这是在近日召开的绿色低碳发展财经交流会上,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高校等方面专家达成的共识。
绿色发展不仅是全球共识,更是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路径。财经体系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资源配置的核心机制,在引导绿色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赵鸣骥指出,注册会计师行业是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专业力量,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信息鉴证,可有效防范“漂绿”行为,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增强资本市场信任度。他表示,中注协正在推动制定国家统一的可持续鉴证准则,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和人才储备,以更好服务绿色发展。
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司长濮剑鹏在主题发言中系统介绍了财政支持“双碳”工作的六大方面,包括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及加强国际合作。他指出,财政部门将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资金管理,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
“截至2024年末,交行绿色贷款规模已超8000亿元,绿色金融债累计发行近1500亿元,并积极参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重大举措。”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表示,交行作为国有大行,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战略与业务实践,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授信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构建合作生态、筑牢风控底线等举措,全力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涛表示,中央财经大学始终致力于财经理论与政策创新,近年来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持续发力,为推动国家绿色转型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中国气象局、北京市财政局等单位代表也分别围绕绿色金融、ESG投资、气候科技、信息披露等议题发表演讲,分享政策实践与前沿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