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嘉亮
2025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明确,2025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打好政策“组合拳”。
“这与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表述一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刘颖说。
预算报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在加大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的同时,加快各项资金下达拨付,尽快形成实际支出。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等。
刘颖认为,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拳拳到位,事事戳中要点,有效突破了发展瓶颈,为社会稳定和繁荣筑牢了坚实根基。
刘颖表示,不难发现,进一步“照顾地方”蕴藏在中央财政支出中。考虑到地方财政实际情况,中央加大了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安排资金10.34万亿元,剔除2023年增发国债结转至2024年资金因素后,同口径增长8.4%,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分别安排2.73万亿元、4795亿元,加强地方财力保障,支持地方兜牢“三保”底线。
同时,从2024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对地方转移支付8752.96亿元、占比高达87.5%的份额来看,中央为地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资金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预算报告明确,2025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地方将有更多的资金做好‘三保’工作。”刘颖说。
作为一名深耕在教育一线的从业者,刘颖一直关注预算对教育的支出。“我从今年的预算报告中可以清晰感受到,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持续用力用情。”她说。
在2024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中,教育支出1660.71亿元,完成预算的100.7%。刘颖感受比较深的是,学生资助政策更加完善,2024年高校国家奖学金名额翻倍、本专科助学贷款的额度提高但利率降低。在2025年财政预算安排中,进一步增加了教育投入,中央本级教育支出安排1744.43亿元、增长5%。同时,提高中央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中央对地方学生资助补助经费安排809.45亿元、增长11.5%。
“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彰显了国家对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决心,更好地激发了我们一线教师育人热情。”刘颖表示,财政政策的精准性,让自己对未来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