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彦报道 近日,由北京市科协主办,北京科技记协承办,天云融创数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协办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人工智能新闻时代”科学传播活动在京举办,多位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媒体的最新进展、前景与挑战。

AIGC作为AI(人工智能)领域的革新力量,正深刻改变着媒体及影视创作。今年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用AI播报新闻,《晚间新闻》《新闻直播间》等栏目选用AI生成视频,北京、上海等多地广电系统也在积极筹划和发布AI作品,AI比想象中更快速地应用到新闻媒体及影视宣发。

“AI是新时代的新质生产力,AI高质量发展需从能源+算力+算法+数据+网络+安全方面加强协同。”CCDI[中国文化(出版广电)大数据产业项目]广电云规划专家、宝联科技创始人席利宝认为,广电行业应在AI时代把握机会,塑造数字经济中的独特优势,打造示范和样板项目。

天云融创数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雷涛从新闻生产速度、新闻语境共鸣、AI组织的思维链观点流等方面作了系统阐述,分享了AI自动“拍摄”的宏大场面,AI自动生成的多场景、剧情丰富的电影,AI创意巧克力广告片,短剧自动将中文翻译成英文、韩文,能实现数小时音/视频自动解析、多人对话自动区分发言人、精准定位关键内容和视频片段等功能的AI采访助手等实践产品。

《医学科学报》总编辑、中国科学报社原副总编辑张明伟介绍了中国科学报社开发的“小柯”论文新闻写作机器人相关情况,“借助该机器人,人工智能能够在科学新闻写作中有效满足科研人员了解国际前沿科研进展的需求,为科学传播工作者提供初步的选题线索。”他说。

“AI技术正在深刻重塑媒体生态,从精准内容生成到智能传播路径优化,为行业赋能。”中国传媒大学人工智能系副教授陶竹林分析认为,未来媒体即为智能媒体。他呼吁,媒体从业者既要坚持内容的真实与价值,坚守媒体的社会责任与传播伦理,也要以创新引领时代变革,运用AI等新技术推动媒体形态升级进化。

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中,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新闻媒体领域快速渗透应用,让新闻传播过程更加高效智能。张明伟建议,在开发人工智能产品时,媒体应更加关注用户需求,善于借用专业力量,积极大胆拥抱新技术。

“拥抱AI,就是拥抱媒体的未来,它不仅是工具,更是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以技术为翼,守住初心,未来的智能媒体将更高效、更智慧、更有温度。”陶竹林说。

|切换栏目点击快速进入栏目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