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陈怡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外贸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进出口规模再上新台阶。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17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5.74万亿元,增长4.9%;进口4.43万亿元,增长5%;出口和进口分别较去年四季度加快4.1个和2.3个百分点。

“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进出口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总的来看,一季度,我国外贸开局有力、起势良好,为实现全年“质升量稳”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占比提升

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82万亿元,增长5.5%,占进出口总值的47.4%,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研究员李杨认为,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五通”的作用下,我国与共建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发紧密。

“我国和共建国家的经贸往来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积极拥抱新的黄金十年。”王令浚说,今年一季度,我国与共建国家贸易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从进口看,“中国市场”继续为共建各国带来发展机遇。一季度,我国自共建国家进口2.14万亿元,增长3.6%,中东的原油、中亚的天然气、南美的金属矿砂……除进口共建国家各种优势大宗商品之外,我国持续推动优质农食产品准入。一季度,自共建国家进口农产品达1498.7亿元,巴基斯坦的芝麻、斯里兰卡的红茶、秘鲁的蔓越莓等进口都实现了两位数以上增长,众多国家的优质农产品走进中国千家万户。

从出口看,“中国制造”持续为各国提供稳定供给。一季度,我国对共建国家出口2.68万亿元,增长7%。我国加大与共建国家产业合作,对其出口的电子信息、仪器仪表、高端装备等高技术类中间品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为相关国家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支撑。“中国制造”有效对接共建国家丰富多样的消费需求,汽车、家电、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分别增长30.9%、19.4%、6%,从日常消费品到大件耐用品,广受消费者欢迎。同时,我国与共建国家继续在基础设施领域深入合作,增强其长远发展能力。一季度,我国以对外承包工程方式对共建国家出口200.4亿元,其中对东盟、中东、中亚国家的出口分别增长31.4%、169.3%、3.6%。出口光伏产品超300亿元,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超12万台,支持共建国家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

李杨分析认为,一季度进出口数据也表明出口目的地多元化特征进一步显现。一季度,我国对传统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依赖度下降较快,对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进出口占我国总体进出口贸易的33.4%,较2023年同期的35.6%下降近2个百分点。对其他9个金砖国家的贸易增速较快,达到11.3%,远高于对外贸易整体增速。

民营企业外贸成绩斐然

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5.53万亿元,增长10.7%,占进出口总值的54.3%。

李杨认为,今年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远超2023年全年的6.3%,并打破了过去外资企业占据进出口规模半壁江山的局面。“去年,我国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等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激发了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振了民营经济发展信心。这在民营企业进出口方面得到了充分印证。”李杨表示。

“这几年,民营企业外贸成绩斐然,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王令浚说。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达了相同观点,他认为至少应在三方面为民营企业点赞。

一是贡献越来越大。从经营主体数量上看,每10家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企业中,约有9家是民营企业。从增速看,民营企业的出口、进口增速分别快于整体4.8个、7.8个百分点,进出口规模占比过半,稳外贸主体地位持续巩固。

二是民营企业创新实力越来越强。民营企业是引领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已经成为我国高技术产品最大的进出口主体,一季度进出口高技术产品增长16.2%,高于同类产品整体增速12.2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分别增长90.5%、24.9%,高端机床进口增长14.8%,为外贸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孕育、积厚成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民营企业贸易伙伴越来越多元。民营企业在开拓市场方面敢拼敢闯,把生意做到了五洲四海。一季度,民营企业在传统和新兴市场都有不错的表现,对欧盟、美国、日本进出口分别增长1.8%、9%、6.7%,对东盟、拉美、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10.9%、20.2%、12.8%。 我国进出口有望持续保持增长

世界贸易组织(WTO)4月10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称,预计今年通胀压力将减弱,从而使实际收入再次增长并促进商品消费。2024年对可贸易商品的需求复苏已经很明显,新出口订单指数表明贸易条件有所改善。

“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回升背景下,外需稳步复苏,将推动出口转暖。”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说。年初以来,全球制造业景气度连续3个月上行,1月份PMI为50%,自2022年9月以来首次站上荣枯线。主要经济体中,美国ISM制造业PMI首登荣枯线,东盟连续3月位于荣枯线上方。从亚洲主要商品出口国情况来看,3月份越南、韩国出口增速分别达到15%、3.1%,2月份日本、印度出口分别增长7.8%、11.9%,反映全球贸易形势明显好转。

李杨表示,全球经济呈现稳健复苏的信号,无疑会进一步增强企业生产信心,从而带动全球需求提升,这有利于我国进出口持续保持增长。

李杨认为,制造业优势和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外贸发展的有利因素。齐全的工业门类和完整的产业链能够快速响应市场供需变化,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高铁、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优势是确保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重要支撑。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8%,而2023年仅增长2.9%。

对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贸易保护主义给进出口带来的不确定性,李杨建议采取三方面举措积极应对。一是加强与东盟、新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贸易联系。新兴经济体国内经济增长将会带来更大的产品需求,尤其是作为生产资料的中间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从当前我国贸易结构来看,未来我国对这些国家出口高新技术等优势产品具有较大潜力。二是实施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同时帮助企业更充分地利用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尤其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三是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减少产品通关时间,为企业进出口做好服务,同时进一步降低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成本,提振其发展对外贸易的信心。

|切换栏目点击快速进入栏目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