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加仑

临近岁末,多家国有大行再次宣布下调存款挂牌利率。这是今年以来银行业第三次下调存款利率,也是2016年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存款降息”。

各大银行为何再度下调存款利率?存款利率下调将给民众带来哪些影响?2024年存款利率“大势”将走向何方?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多家大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

12月21日,工商银行发布公告,宣布自12月22日起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此次存款利率下调覆盖多个品种,具体来看:通知存款挂牌利率下调20个基点;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等挂牌利率下调10个基点;3个月、6个月、1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10个基点;2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20个基点;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25个基点。

随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也宣布调整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除邮储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整存整取)为1.48%外,其他五大国有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整存整取)均为1.45%,六大国有银行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整存整取)均分别为1.65%、1.95%、2%。此外,招商银行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整存整取)挂牌利率从1.55%、1.85%、2.2%、2.25%分别调整为1.45%、1.65%、1.95%、2%。

对于此次大行存款利率下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10月份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全面落地,三季度银行净息差处于低位下行态势。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再加上明年新发放房贷利率还有较大下行空间,因此银行希望以此避免未来净息差过快下行,保持经营稳健。此外,当前我国物价水平偏低,也为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此次下调的主要考量因素是银行业面临的息差压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3%,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的1.94%下降了0.21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下调定期存款利率,叠加居民和企业预期、消费场景和经济环境不断改善,有利于降低经济主体的储蓄意愿,将资金更多运用于消费和投资活动;既可以缓解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减轻银行负债端压力,又可以增强经济活力,维护房地产和理财市场等稳健发展,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大额存单、特色存款产品等银行存款产品的利率也跟进下调。以农业银行为例,该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下调了30个基点至2.35%,2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9%,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1.8%。此外,1个月、3个月、6个月大额存单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利率分别为1.5%、1.5%、1.7%。

“降息”是今年银行存款主基调

今年以来,银行存款挂牌利率已经历多次调降。主要商业银行分别于今年6月、9月主动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并陆续带动中小银行调降存款利率。此轮存款利率下调是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后,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市场形势作出的第四轮主动调整,也是今年以来大行第三次下调挂牌利率。

为何今年以来存款利率频频下调?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今年整体存款利率下调的次数多、幅度大,这与我国经济复苏面临的内外环境较为复杂、银行部门经营压力有所增大有关,同时也与市场利率持续走低以及存款市场供需结构相关。“结合此前调降经验,国内有望采取大中小型银行梯次跟进调降存款利率方式,确保存款市场平稳有序。随着经济逐步恢复至趋势水平,利率也会相对稳定下来。”他说。

温彬认为,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后,存款利率调整的灵活性明显增强。今年以来,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多次主动调降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并带动中小银行跟进调整,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管控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存款定期化和长期化趋势仍在延续、市场不规范竞争犹存,以及对公存款有相当部分不执行存款挂牌利率,导致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依然承压。“本轮存款利率调整的范围和幅度更大,主要是出于进一步强化利率政策协同,降低银行息差冲击,缓解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等考虑,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储蓄意愿、刺激投资消费,促进资金更好流入实体经济,避免资金空转,提升运行效率。”他说。

周茂华告诉记者,存款利率下调利好市场情绪回暖。一是存款利率下调,能够提升银行经营稳健性,为银行进一步合理让利实体经济拓展空间。二是能够提振消费,也有利于信用环境改善,整体利好实体经济发展。三是存款利率下降,有望带动理财产品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相关配置需求等。

温彬认为,相较于今年前几轮下调,本次“存款降息”有两大特点:一方面,从“量”的角度看,本次调降所覆盖的定期存款范围有所拓宽。对于整存整取定期存款而言,与前两轮只针对1年期及以上产品相比,新纳入3月期和6月期存款产品,同时对大额存单和通知存款利率也进行了优化。另一方面,从“价”的角度看,本次调降幅度小幅加码。对于定期存款而言,3月期和6月期下调利率10个基点,其他类定期存款延续今年9月时的降幅,1、2、3、5年期降幅较今年6月降息相对偏高。此外,对于大额存单而言,1年期及以下期限大额存单最高利率下调10个基点,2年期下调25个基点,3年期和5年期均下调30个基点。“整体来看,不同期限存款利率调降呈现非对称特征,高期限产品调降幅度相对较高,说明‘降息’措施对改变当前存款长期化趋势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影响,有望进一步推动优化银行负债成本结构,从而更好调降整体负债成本。”温彬强调。

王青还分析认为,近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现下行势头,与此同时,在官方制造业PMl连续两个月运行在收缩区间后,年底稳增长需求升温,需要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遏制市场利率过快上行,稳定市场预期。作为重要的市场利率之一,存款利率再次下调有助于推动近期债券收益率下行势头。

民众如何管好“钱袋子”

存款利率下降,也意味着存款收益降低。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将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整存整取)下调25个基点。调整后,以此计算,100万元存款每年利息减少2500元,存3年定期利息一共减少7500元,存5年定期则利息共计减少12500元。

在此背景下,民众如何管好“钱袋子”?业内人士表示,从中长期视角而言,“存款搬家”的现象或将强化,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有望迎来增量资金。

温彬告诉记者,本轮存款利率下调后,存款资金或继续向理财市场转移,带动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进一步增加,进而带动理财市场总量规模同比增速上行。“2023年以来,理财市场在上年末赎回潮的影响下,存续规模持续负增。由于6月和9月两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至三季度,理财存续规模同比有所改善,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发力较为明显。存款利率下调后,在低风险偏好下,银行理财相较于定期存款的超额收益优势提升,对理财市场形成一定助推。”他说。

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对普通储户来说,从安全角度考虑,银行存款仍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有经验的投资者可以在充分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流动性需求情况下,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进行多元化投资组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行集中下调存款利率的背景下,就在近期,随着年末揽储压力加大,部分中小银行逆势上调存款利率,甚至有中小银行存款产品利率罕见回到了3%的水平线。如河南淮滨农商行、河南固始农商银行、广西桂林国民村镇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均发布公告称近期上调部分期限存款利率。记者注意到,广西桂林国民村镇银行发布公告,12月1日起,该行调整人民币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执行利率,其中6个月、2年、3年期存款调整后的利率分别为2.05%、2.75%、3.3%。而该行10月1日起执行的6个月期限的存款利率为1.80%。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大行下调存款利率背景下,想要获取相对较高收益的民众,也可考虑在一些中小银行存钱。但也有专家认为,部分中小银行在该时点上调存款利率,是临近岁末年初为实现“开门红”推出的举措,属于阶段性、季节性现象。对整个银行体系而言,存款利率整体仍呈下降趋势。

2024年,存款挂牌利率还会不会继续下调?王青认为,综合考虑未来政策利率和经济、物价走势,在存款利率跟进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调整的机制下,不排除明年存款利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

周茂华认为,考虑到银行净息差压力缓解需要一定时间,预计后续LPR利率下行需要央行“数量+价格+改革”政策的支持,以引导整个市场利率中枢进一步下移。在央行目前的政策工具箱中,降准、降息、定向结构性等工具仍然有效,偏宽松的稳健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灵活性。

|切换栏目点击快速进入栏目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