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衡

12月11—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专家指出,会议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提出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九大任务,指明了通过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思路和重点方向。 研判经济形势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会议认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的判断是“回升向好”,从近期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呈现出内生修复态势,包括投资、消费与进出口,均体现出韧性较强,呈逐步修复的态势。

“今年以来,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预计全年完成5%的增长目标没有悬念。”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甬军表示,从今年二季度开始,由于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一些波动,在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后,下半年起逐步趋于稳定。但是,困扰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因素仍然存在。

对于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困难和挑战,会议指出,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要保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会议提出了总体战略判断:一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研判,即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二是提出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五个必须”中还提到,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陈甬军表示,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充分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要通过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思路和重点突破方向,体现了会议指出的“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的具体要求。

明确工作基调

对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杨畅表示,会议在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同时,就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领域提出相应要求,并提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目标,明年经济有望更加强调“质量有效提升”,并且在“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下,确保“量的合理增长”。

会议还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陈甬军表示,在过去一直坚持“稳中求进”的基础上,强调“以进求稳、先立后破”,体现了对2024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要部署和突破方向。其中,“稳中求进”是目标,“以进求稳、先立后破”是方法,指出了政策措施发力的原则和方向,财政、金融等具体政策和九大任务部署都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

在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看来,“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以进促稳”意味着当前我国仍然面临国际收支平衡等外部压力,需要通过基本面政策发力,以此进一步稳定汇率与国际收支平衡压力。供给端重点关注工业稳增长相关政策举措,需求端重点关注通过中央财政加杠杆撬动的基建相关投资。“先立”意味着制造业仍是当前需求侧的发力重点,需关注自主可控驱动的产业体系再造,尤其是与“卡脖子”相关的先进制造业领域,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后破”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后续仍有进一步出台支持政策的可能性。

强化政策统筹

对于宏观政策,会议要求,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会议同时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这与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表述一致。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外部加息周期步入尾声、掣肘减弱以及国内稳增长、防风险的诉求下,我国货币政策稳健宽松的基调未变,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空间,以助力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稳定,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精准有效”的完整提法系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出现。此前有过“精准”的提法,“有效”则为近期提出,体现出后续将更为关注政策实施效果,发挥政策合力,疏通传导效率。

在货币供应量方面,会议强调“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温彬表示,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相比,将原有目标“名义经济增速”拆分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更多强调货币政策在稳定价格水平预期方面的重要作用,由此分析,通胀水平或成为下一阶段判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2023年以来,物价持续低位运行,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有望适度发力,推动物价水平温和上升。

财政政策方面,会议要求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对于其中“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的表述,华创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这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除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为中小金融机构注资,可考虑为专项债开辟新的资本金用途;二是当下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比例占整体专项债比例相对较低,可以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提高。

杨畅表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总体要求延续性较强,明年财政政策有望延续积极态势,并有望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增发国债等具体政策工具上适度加力;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围绕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重点方向上充分发力,体现“精准”的要求。

部署九大任务

对于明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并在科技创新、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对外开放、风险防范等九方面进行部署。

第一个部署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会议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杨畅表示,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环节,明年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有望继续成为发力重点。

对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面,会议要求,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杨畅表示,中央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今年以来,先后针对民营企业出台了很多举措,还专门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局,充分反映了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高度重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正在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会议要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陈甬军表示,这要求在扩大投资的同时注意消费的转化和实现,消费数量的扩大和升级也要求投资供给的配合。经济运行实现了消费与投资两者的良性循环,就能够推动经济的螺旋式上升。这一次提出“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互相结合的实现路径的具体化,将在2024年经济工作中得到更多体现。

|切换栏目点击快速进入栏目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