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宇宁

通 讯 员 周飞雄 柳梦灵

金秋时节,风清气爽。在湖南长沙,岳麓山实验室集聚区农大片区工程进入了“百日攻坚”冲刺阶段。

“这个地块曾经是学校的一片教学科研基地,经过多方努力,去年实验室项目在此落地建设,不占用城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也有效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实验室建成后将为我校聚集优势科研资源、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提供更多机遇。”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谢方平告诉记者。

岳麓山实验室的选址建设,是湖南开展国有“三资”盘活改革的一个缩影。2022年,作为改革工作的牵头部门,湖南省财政厅念好用、售、租、融“四字诀”,通过盘活存量、挖潜增效,唤醒“沉睡”资产、资源、资金,为全省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作出积极贡献。

改革卓有成效。记者从湖南省财政厅获悉,一年来,全省“三资”盘活总收益达1500亿元,其中上缴国库的财政收入超500亿元,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独享”变“共享”

统筹管理提升“三资”效益

在湖南农业大学化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员王刻铭在一台台设备间穿梭着,协助学生开展实验。她告诉记者,如今自己的工作愈发忙碌了。越来越多其他高校的课题组通过该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申请使用中心设备。“学校20万元及以上设备已基本纳入共享平台,近5500名校内外成员累计使用超14万次。”王刻铭说。

作为科研单位核心固定资产的大型仪器,历来是财政经费投入的重点,然而,长期存在的“购置成本高、使用效率低”的情况制约着科研效率与财政资金效益的提升。近年来,湖南省财政厅联合科技、发改等部门不断探索完善大型仪器管理机制,加强奖补政策激励,推动设备由科研单位“独享”变为社会各方“共享”。

“现在,我们购置每台仪器前都要充分论证使用效益,比如,该不该买、能否用好,避免重复浪费。”湖南农业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傅志强介绍,着眼于提升大型仪器使用效益,学校逐步完善采购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将开放共享使用情况与大型仪器购置、维护密切挂钩。在湖南省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绩效考核中,该校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获得财政奖补资金190余万元。

在当前财政运行紧平衡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迫切需要从“重购置、轻管理”向“重统筹、看绩效”转变。通过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调剂共享,让闲置资产“活”起来的公物仓制度便是一个鲜活案例。

2022年6月,湖南省财政厅会同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建立的省直单位公物仓启动运行。进入公物仓信息管理系统后,使用单位找到所需物品,点击“申请借用”,填写基本信息后即可提交审核,操作流程如网购一样简便。

“我们按照‘有余、有需、有序’的理念,通过公物仓对省本级长期低效运转、闲置、超标准配置的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省直单位配置资产时,优先考虑从公物仓调剂解决;对已批准同意处置但仍有使用价值的资产,将收回公物仓继续调剂使用。”湖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省直单位公物仓运行以来,优化资产配置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入仓统管公务车辆、设备设施、办公家具等达1300余件,价值超3200万元;各单位通过公物仓调剂、捐赠、借用资产1194件,节约财政资金1960万元。

“存量”换“增量”

向内挖潜助推产业升级

挖掘资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以激活“存量”换取发展“增量”——在湖南,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国有“三资”盘活成为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把“金钥匙”。

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小龙城,曾是岳阳市中心红极一时的服装、鞋帽购物中心,承载着几代人的生活记忆,但因落后于市场潮流长期陷入亏损。近期,记者走进沉寂多年的小龙城,发现这里正获得新一代年轻人的青睐。担任某MCN(多频道网络,为网红和自媒体提供内容策划制作、宣传推广、粉丝管理、签约代理等各类服务)机构负责人的“90后”陈泽恩便是其中之一,“小龙城日渐优越的设施条件与招商引资政策,吸引我们团队在此谱写事业新篇章。”他说。

加力盘活闲置低效资产,是小龙城由传统商贸向数字产业“华丽转身”的推手。由岳阳市城运集团出资1.22亿元完成对小龙城的收购后,去年6月,岳阳楼区政府与市城运集团合作,投资近6000万元对小龙城进行更新改造,联手打造集数字平台、网红直播、创新创业于一体的数字产业园。今年6月开园以来,已有虎牙直播、驰悦等5家企业入驻,13家企业签约合作,预计实现年产值7亿元,年贡献税收达5000万元。

种类繁多、规模庞大的国有资源也是“三资”盘活的重点对象。湖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各级部门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保护优先与合理利用相统一,根据矿产、土地、水利、能源、土地、数据等“金木水火土数”6类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做好策划包装、科学评估、创新转化工作,尽可能推动“沉睡”资源变为能够增值保值的宝贵资产。

日前,在岳阳市公共交易中心,湖南君山生态渔业集团的15万斤鳙鱼首次以公开竞价的形式进行拍卖。经过多轮竞价,单条重量3斤及以上的鳙鱼以8.4元/斤的价格达成交易。“这些都是人放天养的生态鱼,向外销售肯定能卖出个好价格!”竞买人周定波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君山鱼”能够实现良种、良养、良销,得益于当地将大湖资源进行整合,推动渔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22年以来,岳阳市君山区在国有“三资”盘活工作中,全面梳理区内大湖水面财产、产权、债务、承包经营等情况,采取解除、补偿、依法确权等方式,回收全区14个大湖,成立湖南君山生态渔业集团,着力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转型之路。

“过去水产养殖以个体承包为主,普遍存在广养薄收的问题。大湖水面回收后,集团深挖产业发展潜力,狠抓生产管理和营销方式改革,实行‘一湖一策’合理制定投苗和养殖方案,效益大大提升。现在,每亩水面年收入由原来的约60元提高至1000元以上,有效降低了渔民收入不稳定的风险。”君山生态渔业集团党委副书记郭震军说。据悉,该集团今年有望实现产值1.5亿元、净利润1000万元,收益达到资产盘活前的10倍以上。

据岳阳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实行国有“三资”盘活改革以来,该市着力做好“资源变资产”文章,在水、砂石、渔业、林业、岸线等优势资源上破题开局,不断在碳达峰碳中和、生态价值实现、数字资源利用、特许经营有偿使用等方面探索创新。“今年,全市共梳理‘金木水火土数’6类重点资源运作项目290多个,将通过统筹管理、确权授权、价值评估等方式,推动资源由实物形态向价值形态转变。”该负责人表示。

“合力”出“活力”

齐抓共管夯实改革基础

“三资”盘活涉及面广、任务重,需要全省“一盘棋”合力推进。改革全面推开以来,湖南各级财政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构建起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省级层面。省政府出台《湖南省国有“三资”清查处置与管理改革总体工作方案》,构建起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省财政厅统筹推进,省级主管部门分类指导,各级政府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按照“全口径、全覆盖”的要求,省财政牵头对全省各级政府拥有和管控国有资产资源的2.7万家行政事业单位、3945家国有企业、139家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全部进行清查摸底,并根据分级分步处置盘活要求,针对可盘活资产基础条件,逐项研究制定盘活方案,夯实改革推进基础。

——市县层面。有关部门从组织领导、改革路径、保障措施等方面综合发力,扎实推进国有“三资”盘活改革。以岳阳市为例,该市将“三资”盘活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事项高规格推进,先后出台市本级清查摸底和运作营销两个专项方案,通过以市带县、以点带面系统推进改革。由财政部门牵头,发改、国资、机关事务等部门分领域专抓,督促市县两级按年度梳理任务清单,下达指导性计划,并以领导小组名义出台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营造良好改革氛围。去年,该市通过回收资金、处置资产、运作资源等,盘活“三资”总量近400亿元,形成财政收入超200亿元。

“‘三资’盘活绝非化解财政压力的‘权宜之计’,而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湖南省财政厅资产管理处处长朱利平表示,下一步,省财政厅将指导各级部门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把“三资”盘活作为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逻辑起点,鼓励路径创新、先行先试,通过法治化、市场化手段科学高效盘活国有“三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保障。

|切换栏目点击快速进入栏目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