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财政局以实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为抓手,守住预算编制指标控制、资金运行过程控制、重点项目成本核定三道关口,有效破解预算管理重投入、轻成本问题,为“三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夯基扩面,实现财政资金支出“按效买单”。2022年以来,已形成预算编制成本定额标准10个,压减项目预算安排1841万元。
一是完善成本绩效指标体系,把牢预算编制“入口关”。滨州市财政局制定全过程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过成本绩效指标填报,倒逼实施单位部门依据项目计划和年度效益目标,参照项目核定的成本定额,分解剖析项目流程,科学设置每个单项流程对应的数量指标、时效指标,计算单项流程成本预算金额,达到各单项成本之和不高于成本定额的预期,实现控制成本、节约支出目的。同时,财政部门将项目成本分析作为事前绩效评估重要内容,对部门提报预算项目成本方案中成本分配、数量设置、完成时效进行重点审核,形成新的预算金额,并由实施单位相应调整分项成本及对应完成数量,形成新的绩效目标。2023年预算编制中,市级退回部门单位成本指标编制不合理项目1121个。邹平市在对学校安保人员工作项目的成本评估中,发现人员配置比例偏高等问题,压减项目成本1226万元,压减率达68.9%。
二是实施成本效益过程分析,收紧资金使用“运行关”。该局结合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实施核成本、评绩效、出定额、调机制、促管理“五步法”强化成本约束与管控。制定项目支出成本效益分析工作规程,强化成本效益案头分析,通过成本构成、筛减非必要支出、多方案效益比较分析等方式,合理确定支出定额标准,构建成本约束指标体系。例如,在分析园林维护成本过程中,将其分解为绿地养护、水系养护、物业保洁等一级单项。其中,绿地养护分解到浇水、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二级单项,每级单项成本根据对应的业务量、物品消耗量、单价等因素核定,按级次汇总后形成总成本,提高了成本核定精准度。同时,通过逐级分析,剔除改造工程、租车费等非必要成本600万元。滨城区对城市管理市场化特许经营项目成本效益分析中,实施付费考核、扣费标准等多方案对比分析,压低项目实施成本3096万元。
三是强化重点项目成本核定,打通以点带面“应用关”。该局围绕典型项目开展“解剖麻雀式”成本绩效分析,按照既定效益目标,倒推细化成本构成,分析支出动因,找出成本管控漏洞,提出整改意见并分类总结形成典型模板,应用于类似项目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中。例如,博兴县评价城区绿化养护项目时,综合分析人工费、机械费、零星支出与项目实施的相关性,明确成本核定标准并与付费挂钩,消减预算安排661万元。按照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有保有压、急需先办的原则,将成本绩效分析结果与预算资金安排紧密挂钩,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深入推动节本增效,让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例如,对市级教育信息化项目开展成本核定时,根据系统使用量、产品供应量生成“绩效系数”“服务系数”,乘以项目合同约定金额获得系统年度使用成本,财政资金变“以绩付费”为“按效买单”,节省资金558.20万元,成本节约率达47.71%。这一改变倒逼供应服务商改善技术水平、迎合用户需求、提高产品使用效益。
(张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