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磊 黄春柳 刘卉
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在服务人民群众、落实民生政策、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日,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经办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依托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等实现跨部门、跨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用人单位和个人办理社会保险事务,可以通过政府网站、移动终端、自助终端等服务渠道办理,也可以到社会保险经办窗口现场办理。这为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推动社会保险经办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亟须加强部门协同、基础保障、服务供给能力以及对数据价值的挖掘与保护。
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进展
数字化转型是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运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险公共服务需求的良好契机,也是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的必由之路。
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始于2002年实施的“金保工程”,即在全国范围建设一个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网络共用、信息共享、覆盖各项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的电子信息系统。目前,“金保工程”已经实施两期,2022年末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为13.7亿人,覆盖全国96.8%的人口;领用电子社会保障卡人数达7.2亿人,电子社会保障卡在486个渠道提供服务,并开通86项全国服务和1000余项各省市属地服务,全年累计提供线上服务112.9亿人次。
2019年9月,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提供参保登记、信息查询、社保关系转移、待遇申请、资格认证等全国性、跨区域性的线上服务。2022年5月,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提供个人信息查询、公共查询、跨省费用直接结算服务查询等服务。同时,推广医保电子凭证,支持所有医保相关业务应用,医保电子凭证已实现全国通用和跨渠道通用。
此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主动提供精准化服务,实现内外部风险监控全覆盖,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提高了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第一,顶层设计尚需完善,跨部门协同不够顺畅。社保部门需要与财政、税收、金融、公安等部门协作配合,实现协同治理。然而,在推进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各自制定发展规划,难以充分考虑跨部门协同,尤其是跨系统、跨行业、跨事项的数据协同需求。此外,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前,全国社会保险经办数字化建设呈现碎片化、分散化的特点;建成后则由于历史数据标准与格式不统一造成区域分割,信息共享和利用度不高。
第二,基础保障不充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社会保险经办平台系统的建设、维护、升级与服务创新均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主要依托“金保工程”等信息化项目,“金保工程”建设资金由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共同分担。因此,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东部地区数字化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现有政策规定经办机构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禁止从社会保险基金中提取。组织资金保障不足、编制有限、经办机构专业人才短缺或流失现象突出,不利于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长远发展。
第三,人口老龄化与数字鸿沟叠加,包容性服务亟须拓展与优化。截至2022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14.9%。如何为庞大的老年群体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是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重大挑战。部分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还难以获取或不能便捷地获取数字化服务,数字素养不足或技能偏低严重影响了服务的可及性。当前,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数字化平台“适老化”“无障碍化”建设相对缓慢,影响了“数字弱势群体”的用户体验感。在拓展、优化包容性服务的过程中,各地标准各异,进一步阻碍了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提质增效。
第四,数据价值有待提升,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仍需加强。“从数据中来,到经办中去”是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积累了大量历史数据。目前,由于部门分工与层级节制,难以运用多源数据为服务对象精准“画像”,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削弱了大数据支持科学决策的优势,数据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此外,作为群众实现基本社会保险权益的重要窗口,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旦发生信息泄露将会对政府公信力造成重大影响,目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加快推进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作为我国社会保险经办领域的首部行政法规,《条例》在制度顶层设计方面提出了加强信息系统应用管理、强化有关部门与经办机构信息共享,加强经办机构无障碍环境建设,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便利等举措。《条例》颁布实施后,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更清晰的路径,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未来还需要扎实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统筹规划数字化建设,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引领,建立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推动民政、公安、财税、金融与社会保险经办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流通。以推动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整合各部门、各地区间的社会保障信息资源,统一数据标准,开放数据端口,实现部门间、地区间的数据协同共享。
其次,加强经办机构基础保障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财政预算与人员编制有限的情况下,为保证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可持续性,可将社会保险经办费用与成本纳入社保基金中,确保经办机构资金来源稳定充裕,为经办人员提供常态化、专业化的数字教育与培训,提高其数字经办能力。
再次,创新经办服务模式,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和包容性。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须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推行静默认证,优化经办流程,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经办服务模式。针对“数字弱势群体”的需求,持续推动平台“适老化”和“无障碍化”建设,创新数字化技术场景运用,实现服务与需求精准对接。
最后,整合共享数据资源,提升数据价值与安全保护。建立一个整合各类民生信息资源的动态数据库是未来我国数字化建设的方向,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注意与人口、经济、企业等基础数据库相结合,加强标准化建设,深入挖掘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数据价值,为社保科学决策提供支持。此外,在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数据开发的同时,利用机器学习与区块链等技术进行风险监控,保证社保数据安全。
(作者郭磊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执行主任、副教授,黄春柳、刘卉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调研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