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堂哲

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相关部门出台了助企纾困的政策“组合拳”。这些惠企政策几乎涵盖了企业全生命周期,涉及各行各业、各种规模的企业,具有覆盖面广、实施主体多、资金体量大、资金链条长等特点。

如何让惠企政策精准、安全、高效地落到实处?能否做到惠企政策“应享尽享”的同时避免政策交叉重叠?惠企政策的效果如何?这些问题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财政治理能力。

为了在营商环境优化和对企服务中交上满意的答卷,安徽省积极打造惠企政策资金“免申即享”平台。自2023年3月1日平台上线运行以来,截至9月8日,累计兑付财政资金47.9亿元,兑现政策1049项,涉及项目19568个,惠及企业13729家。

“免申即享”平台具有四大鲜明特色

为了落实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工作,安徽省财政厅成立了由厅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专班,会同省数据资源局等部门,制定了打通预算管理一体化、涉企系统和“皖企通”数据通道的工作方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实现了“免申即享”平台各系统“合龙通车”。

在这一过程中,该省紧扣“联”“集”“智”“效”,打造“免申即享”平台,实现流程简化、存量协同、数据匹配和数据整合的统一,打造了系统集成的政策管理体系。

“联”,就是以“皖企通”为链接,将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财政涉企预警比对系统与省直部门和16个市的20多套项目申报系统的数据通道打通,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集”,就是把政策条款、企业信息等数据流归集起来,为“政策找企业”提供大数据支撑。“智”,就是在智能技术支持下,减流程、优服务、提效率,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不跑腿。“效”,就是依托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综合评价政策实施效果,为完善政策、改进管理提供参考。

从数字财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安徽省的“免申即享”平台具有以下特色:

一是简化流程,解决惠企政策“高高在上”的问题。以前,企业对于优惠政策普遍存在“找不到、看不懂、不会办”的困扰,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需求、有期待。“免申即享”平台启用后,企业一键登录,无需填报繁琐的表格资料,申报材料少了,申报流程简化了,资金获取更快了,不用再把时间耗费在跑部门、跑批文上,可以腾出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发展信心更足,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二是存量协同,解决了信息系统花费昂贵的问题。安徽的“免申即享”平台注重存量挖掘,而不是另起炉灶、“叠床架屋式”地推动信息化。具体做法是:以“皖企通”为连接点,打通全省16个市和省直部门的20多套系统之间的数据通道,协同全省各级财政、数据和惠企政策主管等多部门,搭建形成全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免申即享”平台,让惠企政策业务和数据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共享,实现企业申报、部门审核、预警筛查和资金兑付“一网通办”。整个平台搭建没有花一分钱,在实现协同增效的同时,避免了信息“迷宫”和“叠床架屋”。

三是数据匹配,解决了政策执行不够精准的问题。涉企政策复杂多样,企业数量庞大,如何让合适的企业得到应享的实惠,一直是惠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安徽的“免申即享”平台归集多源的涉企数据库,实现政策库和企业库有机匹配。企业通过“皖企通”一个端口登录申报,平台经过自动抓取数据、比对分析、校验审核后,实现政策与企业自动匹配。主管部门实时审核后,将信息推送至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进行资金兑付,并将兑付信息推送至“皖企通”告知企业法人。在“皖企通”上,企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实时查看审批和资金兑付进度。

四是数据整合,解决了政策问效缺少依据的问题。涉企政策效果如何?如何监控资金去向、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营结果?上述问题一直是惠企政策问效的难题。安徽的探索实现了财政支出和企业税收、就业等数据的高效聚合,对惠企政策资金进行资金分析、政策分析、效益分析和预警分析,对惠企政策实施前后企业的用工、营业收入、纳税额、营商环境指数、企业信用等数据进行归集分析,实施全过程跟踪问效,为调整完善惠企政策和强化资金管理提供基础支撑,并严格将“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兑付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不断改进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提高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免申即享”平台的示范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政府和数字财政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安徽“免申即享”平台交出了政府治理和财政治理的“高分卷”,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数字政府和数字财政建设,提高政府治理和财政治理能力都具有启发意义。

一是以数字化推动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诸如惠企服务这类政策的落实过程中,数字化手段能够有效提升治理效能。安徽省的有益实践带给我们如下启发——应聚焦财政治理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将预算管理一体化、各类财政大数据系统等数据资源进行打通、整合,实现财政决策、执行、监督和评价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财政决策的科学性、财政管理的精准性、财政绩效管理的有效性,以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实现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是以协同机制激活存量资源利用。在数字政府和数字财政建设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存在缺少统筹规划、盲目上新系统以及出现“数据孤岛”和“数据烟囱”林立的现象,存量数据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连通、盘活、共享和共用。对此,安徽省的探索和实践启示我们,数字财政和数字政府建设要高度协同,“难在协调,成在协同”,通过系统梳理已有系统的功能,将财政系统、各业务部门的管理系统打通,在协同配合中,不断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实现“一网尽览”“一网通办”“一键送达”。

三是以平台实现政策与资金融合。在政府治理和财政治理中,一直存在政策和财政以及业务和财务难以融合的问题。安徽省的探索给出了数字化平台实现“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的可行方案,即以“免申即享”平台为依托,打通财政管理的资金流、政策流和管理流,实现资金和政策直达企业,提高了政策执行的效率和精准性。

四是以绩效引导全周期政策调整。惠企政策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对其实施绩效管理需要实现“穿透式”管理和评价,并将绩效结果作为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依据。安徽省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数据平台打造了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和结果运用一体闭环的政策绩效管理体系,即事前做好新出台惠企政策的前置审查,把纳入“免申即享”的惠企政策,作为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确保“能免尽免”;事中实现资金流向和政策要求的双监控;事后借助“免申即享”平台,汇集数据,开展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切换栏目点击快速进入栏目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