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明中 通讯员 林丹
为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浙江监管局聚焦主责主业,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在持续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日常监测的同时,积极转变监管理念,根据以往监管实践及经验,密切结合面临的现实情况,探索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日常监督分析机制,主动融入财政主体业务,着力把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的治理效能。
多措并举 突出研判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日常监测中,对地方债务进行精准研判至关重要。“我们以中央相关精神为遵循,采取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突出、强化对地方债务研判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浙江监管局四处处长袁慧娜说。
为此,从2020年起,浙江监管局专门创建“政府债务管理动态政策库”,按照“政策集中、分类管理、动态更新”的原则,每月度末分重大会议内容摘录和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两个大类,对党中央重要会议、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财政会议等重大会议公布的相关会议报告、文件中有关地方政府债务内容,中央和省级出台的涉及债券发行、风险处置、信息公开、整改规范、绩效评价等方面重点事项的相关法规政策进行收集,同时延伸整理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金融风险防范等政策文件,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梳理整合。
“截至目前,‘政府债务管理动态政策库’已入库110余条政策文件,为准确把握地方政府债务阶段性重点研究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袁慧娜欣慰地说。
畅通数据来源 突出重点监测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完整和准确的数据对建立地方政府债务日常监督分析机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浙江监管局采取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收集数据。
浙江监管局主动与省级财政部门在数据报送、信息共享、日常交流等环节持续巩固常态化工作事项协作,依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系统、浙江省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月报表,及时掌握浙江省域债务限额、债务余额、新增债券发行及使用、法定债务率变动等动态监测指标,完善日常监测分析模型基本数据框架。
截至目前,该监测分析模型涵盖3个分析维度,6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可以非常直观清晰地掌握省域各地市的债务管理情况。
强化定期分析研判 突出研究视角的区域性和结构性
定期分析研判对拓展、突出研究视角的区域性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浙江监管局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印发《地方政府债务日常监督分析专刊》,聚焦地方财政可持续性,重点跟踪地方政府债务区域性、结构性风险问题。
“我们主要从变化趋势等几方面着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袁慧娜介绍说。
一是比对近3年中长期变化趋势和季度短期变化趋势,动态掌握浙江省域10个地市债务余额情况,适时引导地市经济发展增速与自身可偿债财力相匹配。
二是按季研究法定债务率变化情况,制定法定债务率区域分布图和趋势变化表,紧盯时点数、已有债务情况和变化趋势。一方面,对债务率攀升较快的地市给予重点关注,避免风险累积,另一方面,引导资金向财政实力强、债务风险低的地市倾斜。
三是全链条跟踪资金使用进度情况,按照发行规模、财政拨付进度、建设单位实际使用进度的闭环跟踪体系,及时掌握债券资金使用进度,引导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四是根据中央文件确定的十大投向领域,制定新增债券分类别使用明细图,实时跟踪债券资金使用方向;在严格落实负面清单管理的同时,引导其适当提高资金使用集中度,突出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的倾斜力度。
浙江监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浙江专项债券资金投向农林水利领域达10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2%,投向生态环保领域达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5%。
强化成果运用 突出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成果运用对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及针对性意义重大。浙江监管局按照“借、用、管、还”的穿透式监管流程,强化日常监测分析成果运用。
首先,督促省级财政部门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穿透到市县人民政府、项目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层层压实风险防控责任,指导和督促债务率攀升较快地区及时制定风险化解方案,降低债务风险水平。
其次,针对实际支出较慢地市,完善通报机制,及时提醒地方政府进一步做深做细项目储备,及早督促项目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合理加快使用进度,保证财政支出强度,更好发挥专项债券拉动有效投资的积极作用。浙江监管局今年一季度监测分析发现,部分地市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资金实际支出进度未达预期,其中最慢的地市实际支出进度仅为42.24%。为此,该局加大了督导力度,在近4个月的提醒督促下,该地市支出进度提升至70%。
最后,重点对专项债券项目收益和融资平衡、到期偿还等情况进行调研,多渠道了解潜在偿付风险,科学分析研判,及时将有价值的工作成果转化为信息上报,夯实“参谋助手”作用。
“在监管过程中,我们对强化成果运用这方面尤为重视,针对发现的相关问题及时处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袁慧娜特意给记者讲了一个事例,今年3月,浙江监管局在2022年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核查工作中发现,某县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为项目业主单位的海塘安澜工程(南片海塘)项目编制专项债券收益和融资平衡方案时测算失实,将涉及的游乐项目收入全额作为偿债收入来源进行测算,这与当地出台的相关文件中的“项目涉及的水上摩托艇、快艇等海上游乐项目由县旅投黄金海岸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统一规范运营管理,并收取10%的管理费”的具体规定不符。
在浙江监管局严肃指出上述问题后,该地项目业主单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重新评估了项目成本和收益,并将该项目专项债券需求额度从14.7亿元调减为12亿元,以保障项目运营期收益应能够偿还债券本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