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加仑
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是推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6方面24项举措,要求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
受访专家表示,6方面24项举措都是助力外资企业更好在华发展的实招、硬招,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国际高标准看齐、实现高质量国际合作,从而巩固我国经济复苏动能,全面提振市场信心。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意见》的出台是对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求的具体落实。“可以看到,近期各地各部门已通过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等形式,加强与外资企业、外国商会的沟通交流,助力外资企业在华长期、稳定发展。此外,近期外部环境趋于严峻复杂,个别西方国家实施‘小院高墙’策略,重点限制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关键高科技领域对华投资。本次《意见》推出的有针对性的应对举措,显示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王青说。
激发外资在华发展新活力
具体来看,《意见》内容主要包括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持续加强外商投资保护、提高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方式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告诉记者,《意见》有两大亮点。一方面,稳外资举措从此前相对粗放管理、以引为主进一步向精细服务、精准施策转变。如在加大重点领域引进外资力度方面,支持外商在华投资设立研发中心,与国内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及其设立的研发中心承担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另一方面,《意见》特别提到对外商投资的保护,强调健全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机制、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等。
王青也强调,《意见》针对当前海外投资者普遍关心的知识产权保护、数据跨境流动以及涉外商投资企业执法检查等具体问题,给出了务实管用的解决方案,释放了进一步促进外资流入的明确信号。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看来,此次《意见》有两大特色。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引进外资已经逐渐进入“精耕细作”时代,因此,《意见》更加注重吸引和利用高质量外资,补齐国内产业链。二是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如在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方面,《意见》明确,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制定工作,确保外商投资企业平等享受支持政策。在探索便利化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机制方面,强调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要求,为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建立绿色通道等。
财税举措提振外商在华投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方面,《意见》明确,将强化外商投资促进资金保障,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落实外商投资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国家鼓励发展领域。
对此,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8月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外贸外资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近年来,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从三个方面出台政策措施,积极稳定外资预期,提振外商在华投资信心。
一是深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我国税收制度对于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在此基础上,为了吸引外商在华投资,还出台了一些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安排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资金规模,统筹加大对外资标志性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同时,指导地方财政部门统筹用好自有资金,加大对重点产业链引资服务力度等。三是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引进国际一流标准和先进经验,做好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报告》参评准备工作,为国内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借鉴。
对于外资企业普遍关心的能否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问题,符金陵表示,近年来,财政部高度重视优化政府采购领域外商投资环境,努力消除政府采购中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依法保障内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重点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2019年、2021年先后两次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清理以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股权结构等不合理条件歧视供应商或者违规设置各类供应商库的规定和做法。2022年,按照开展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对通过不合理条件限定政府采购供应商等问题进行了清理。二是进一步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的要求。2021年印发《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有关政策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依法对内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包括提供的服务)平等对待,依法保障内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权利。三是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完善政府采购质疑投诉和行政裁决机制,畅通供应商权利救济渠道,依法受理并公平处理供应商的投诉,维护政府采购供应商的合法权益。
符金陵说,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意见》有关要求,持续优化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更好地保障内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受访专家表示,财税政策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相信通过一系列财税支持政策和其他方面政策的合力,我国将进一步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从而进一步稳住外商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振外资预期和信心。
我国仍为外商投资兴业热土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7036.5亿元,同比下降2.7%。
高凌云告诉记者,不可否认,过去3年,疫情反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资在华发展的信心。加之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投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抬头,全球产业链朝着本土化、区域化和多元化方向重构,给我国引外资、稳外贸带来挑战。
但短期数据的波动并不影响外商投资持续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近期出现的跨国公司高管“访华潮”就是有力证明。
记者注意到,不只是中央层面,今年以来,地方层面也纷纷加码吸引外资。比如,浙江提出要以超常规力度和措施吸引和利用外资,从招商、政策、创新、服务四方面入手,大力推动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湖北发布《关于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措施》,从“强化投资服务,扩大外商投资增量”“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外商投资存量”“引导投资方向,提升外商投资质量”三方面推出15条措施。另外,广东、四川等地也推出了新一轮稳外资举措,加大对外资项目落地的支持力度。
在各项政策推动下,外资项目纷纷落地。比如,5月24日,全球高端装备领域领先企业德国通快集团宣布,其深圳分公司在宝安中德(欧)产业示范园投入运营。8月9日,世界500强企业捷普集团在四川省成都市签署协议,将投资100亿元在崇州市建设捷普亚洲研发中心和稳产增产项目。
伴随着一系列稳外资外贸政策的出台,外资外企也持续看好我国发展前景。今年二季度,中国贸促会对来自全国26个省区市的近800家外资企业进行调研,近七成受访外资企业看好未来5年中国市场前景;超九成受访外资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或持平;超八成受访外资企业预期今年在华投资利润率将持平或有所增加。此外,中国贸促会对3100余家外贸企业开展调研的结果显示,75.1%外贸企业对今年三季度发展表示信心稳定不变或较有信心。
王晋斌表示,受全球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近期我国吸引外资压力较大。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中国市场将持续释放对外开放活力,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增强外资外贸发展动能。
高凌云认为,虽然上半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速有所下降,但上半年我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35.7%,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提升至39.4%,表明我国吸引外资正在突破各种阻力干扰,实现结构优化。“长远来看,外资企业仍然看好在华发展前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中的地位依然稳固,我国仍然是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高凌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