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强调,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两个健康”)。新时代新征程,深刻领会、深入贯彻“两个健康”重要论述精神,推动“两个健康”理论的发展,对于厘清民营经济发展基本逻辑、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两个健康”理论渊源与新要求

“两个健康”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两个健康”的内涵,与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相适应,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构建和完善起来的。

我国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历程,是理论持续创新突破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促进“两个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也逐步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解放了曾禁锢、束缚社会各阶层多年的思想,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征程。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破除了“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传统思维定式,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两个健康”理论的形成和完善。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和国家对于民营经济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针政策的集中体现,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主张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现和深化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党对促进“两个健康”提出的新要求集中表现为引导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高素质民营经济人士队伍。引导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基本的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走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发展道路,助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此外,把握新时代加强“两个健康”建设的内涵,需要厘清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而厘清民营经济发展逻辑,需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看,需要关注以下三方面:

一是从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二是从促进生产力看,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民营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在部分先进制造业和众多高科技、新经济领域占据主导和领先地位,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力量。三是从促进共同富裕看,马克思主义认为,共同富裕体现的是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实现共同富裕的平等性和机会的公平性。民营企业家创办经营企业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带领股东、员工、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过程,是相关行业、地区普遍受益的过程。 “两个健康”面临的新形势及问题

推进“两个健康”理论发展,要正视民营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当前,民营经济面临着多重新挑战——成本需求等结构性变化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给民营企业应对冲击的能力带来新挑战,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给民营经济创新能力带来挑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给民营经济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发展带来新挑战,法治社会共享社会加快建设给民营企业传统经营理念带来新挑战,混合化发展趋势给民营企业内部治理带来新挑战。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阶段转换,新一轮科技周期赋能民营企业,新产业、新业态兴起,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加快落地,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供应链重构,高水平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及财政货币政策更加精准定向支持中小微企业等,也为民营经济带来新机遇。

实现“两个健康”还面临多方面问题。一是理论创新滞后,这是制约我国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长远发展的首要问题。二是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方面仍面临诸多掣肘,导致保障民营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所需“营养”供给不足或价格过高。三是相当部分民营企业内部治理失控或失效,呈现出“两个不健康”。四是民营资本在部分领域无序扩张,抑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五是民营企业家思想波动增大,发展信心减弱。六是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推动“两个健康”发展的路径建议

一是加快民营经济理论创新,为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石。一方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关于“坚持人民至上”的要求,明确“民营企业就是由人民创办、人民经营、人民所有、人民享有收益的企业,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都是党的重要执政基础,都将始终伴随国家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明确“民营企业家就是经营管理民营企业的专家,也是通过整合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

二是完善相关制度供给,构建以“市场化+法治化+决策民主+崇尚科学+高品质生活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为标志的一流营商环境,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建设成为“强化市场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府”“企业家友好型政府”,着力培育企业家要素。建议引入“四分法”,将我国经济社会领域划分为战略性领域、公共服务领域、民生领域(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竞争性领域,从根本上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国企与民企关系,进而打造强化市场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府,持续改善民企营商环境。

在打造强化市场型政府方面,要以“政府市场双到位”“国企民企双进步”为目标,优化布局国企、民企,让国有资本主要在战略性领域、公共服务领域、民生保障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并以此为指导,推进国有资本的战略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而民营经济主要在民生市场化领域、竞争性领域发挥主要作用。由此,为各类市场竞争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并降低制度成本、提升制度资本、落实以人为本,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在打造服务型政府方面,要明确政府职责边界,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打造国家营商环境示范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涉企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市场监管机制,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实施“互联网+信用监管”,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在打造创新型政府方面,要着力构建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共生共赢关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创30条”等落深落细。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有效落实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是贯彻数字中国战略,打造省市两级“民企链融”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破解困扰民营企业多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链接金融供给、精准滴灌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提供便捷、高质量的信贷服务。具体可由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总体部署,各省市金融办牵头,商请当地有关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当地实体企业、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等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民企链融”的运营主体。

四是从舆论上、政策上鼓励民营企业练内功补短板,致力打造“百年企业”。引导民营企业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优势,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五是借鉴中国历史上商会组织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国际上发达国家商会经验,建设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水平省市区三级商会,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作者系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切换栏目点击快速进入栏目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