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不多,且读的多是些闲书,读过之后还爱胡思乱想,想多了就记些下来,消遣自己的心情。

  一

  中国的现代作家,我最敬佩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后来因为某种需要而捧出来的。鲁迅先生在他那个时代就已经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和崇敬,例如萧红、曹聚仁、台静农、徐梵澄、茅盾、巴金等名家,都尊他为师长。鲁迅逝世时,巴金在《悼鲁迅先生》中写道:“鲁迅先生逝世了!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巴金的话,很值得我们去回味。

  鲁迅先生目光犀利,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体察入微,为旧中国找出许多病根。因而他的杂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他的小说,直接反映旧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疾苦。《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祝福》等等,深刻揭示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病态,而且某些病态,至今依然能在某些国人身上找到。

  二

  巴金以激流三部曲闻名于世。小时候看了由他的长篇小说《家》改编的同名电影,就开始读他的书。他的《寒月》和《憩园》,在小说语言的运用上堪称典范。看了电影《家》,再读他的小说《家》,又有新的感受。电影《英雄儿女》曾经激励过我们,感动过我们,王成这个英雄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后来知道这个电影是由巴金的中篇小说《团圆》改编而成,对巴金就越发的敬佩了。他晚年写的《随想录》,提倡讲真话,代表了一代知识分子的良知。

  三

  钱钟书先生是一位有着独特气质的学者和作家。他的文学成就多在文艺理论上,有不少还是用文言文写出,例如《管锥编》和《谈艺录》,就是这样的作品。钱先生写过少量的小说和散文,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围城》,写的就很有个人特质,你看开头的这一段:“……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在中国热得更比常年利害,事后大家都说是兵戈之象,因为这就是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这段文字就很能表现他个人的写作特质,别人是不会这样写的。钱先生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立论精辟,智慧幽默,它们都是我的枕边书。

  四

  识得余秋雨的大名,是在一本散文选集里,看到有一篇他写的《这里真安静》,感觉他的散文和当时流行的其它一些散文作品,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于是就关注起他来。余秋雨的散文,独树一帜,号称文化散文,他在《一个王朝的背影》里,为清朝盛世时期的几个皇帝讲了一些好话,同时也涉及一点民族平等的问题,引发了我的同感,之后就买他的《文化苦旅》和《秋雨散文》。

  五

  关于读书,人多推崇袁枚“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这话似乎也已经成为经典。我不想对此作过多的解读,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真理,如我之辈,最怕繁琐之事,借书所需的手续也不懂,何况还有叶德辉先生“书与老婆概不外借”的话在先,更不敢奢望去借书而读,想要读书时就只好买而读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