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范本 民营经济大发展

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邵东人凭借自己的勤劳、智慧竞帆商海,书写了一个个属于邵东的商业传奇。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邵东商人便活跃于全国小商品市场。为了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邵东经济开发区主持修建了邵东工业品市场。有了集聚发展的平台,邵东各类小商品迅速“渗透”到周边省市,一度风靡全国市场。当时,邵东工业品市场成为省内乃至西南地区建设最早、规模最大、效益最佳、名气最响的综合商贸市场之一。

邵东工业品市场坐落在邵东县城黄金地段,1993年6月28日建成开业,总投资8000万元,是中南地区大型的综合商贸市场之一。市场年成交额达50亿元,年上缴税费3000余万元,被誉为“邵东商贸的明珠”,连续四届荣获“全国文明市场”称号,连续六届荣获“全省文明市场”称号,2003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工业品批发市场”。

彭铁轩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邵东商人,早年曾远赴东北三省经商。听说邵东成立了工业品市场,他于1993年底果断选择了回乡创业。他说:“当时我们的工业品市场不管是从专业性还是规模来看,在省内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好多邻省商人都要到我们这里来进货。我也是从那时改行做起了休闲鞋批发的行当。像我们这样的普通经营户,在高峰期年营销额都可达到500万元至1000万元。”

邵东工业品市场占地72.2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拥有门面593间、摊位8000个,集仓储、寄存、饮食、住宿、娱乐、邮电、银行、工商、税务、个私协、法庭、公安派出所等配套服务管理设施于一体,是闻名全国的工业品集散中心。目前,市场经营户达4000多户,从业者达16300人,经营日用百货、服装、鞋类、包袋、五金、文化用品等十余个大类2万个花色品种,商品销往云、贵、川、桂、陕等地区及俄罗斯、朝鲜、越南、老挝等国家。

●打造精品 重点项目大建设

为全力打造一批精品项目,切实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邵东经济开发区把改善招商引资软硬环境作为重点,在优化投资环境、提高项目服务上狠下功夫,着力打造服务“高地”、引资“洼地”和兴业“福地”。

搞好项目建设,关键在人才。为了更多更好地引进客商和人才,在招商政策上,做到创新措施、精准发力。近年来,邵东县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邵东县银行贷款“过桥资金”操作实施细则》《邵东县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实施办法》《关于加快推进邵东湘商产业园区建设实施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和相关措施,并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落实和清理,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

发展一批重点项目,园区平台是支撑。邵东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孵化器,科学定位,超前规划。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按照“1+4”园区模式,先后规划建设了邵东湘商产业园、仙槎桥五金创新科技工业园、黑田铺印刷产业园、廉桥医药工业科技园等一批精品园区,并加快水、电、路、气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增强了园区承载聚集功能,确保了重大项目的顺利引进和建设。

项目建设落地快,主要靠服务。邵东落实领导联系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机制,实施“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对招商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各部门着力抓好任务分解、工作谋划、跟踪调度等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开展招商企业政务全程代办, 为企业提供 “ 一站式 ”服务,确保“解决问题不过夜”。不断规范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简化行政审批事项,规范涉企检查、政策和执法行为,为重大签约项目实施绿色通道、全程代办,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邵东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资源和政策优势,不断凸显开放型经济效应,加大对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等发达地区产业、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力度,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开放发展建设,开创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立体式开放新格局,招商引资捷报频传,精品项目层出不穷。

2017年4月,通过参加“港洽周”活动,邵东成功举办第一届五金机电博览会,组织调度各工业园区与企业加强对接,签订产销协议15个、入园企业协议15个、银企合作协议5个,意向合作金额达40多亿元。

做好“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工作。通过广州市邵东商会、佛山市邵东商会、东莞市邵东商会、深圳市邵东商会、杭州市邵阳商会联络招商,邵东成功举办2017广州招商推介会,签订协议16个,签约资金22亿元。2018年7月,邵阳市重点产业项目(上海)推介会在上海举行。会上,邵东县现场签约项目4个,意向投资70亿元,项目全部落户经开区,分别是:东莞市晶博光电有限公司的晶博光电项目,投资额5亿元;湖南红太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红太阳医药产业项目,投资额3亿元;湖南邵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邵峰智能装备项目,投资额2亿元;广东省湖南邵东商会意向签约广东工业园项目,投资额60亿元。

邵东,这片热土地灵人杰,“五四”先驱匡互生、音乐泰斗贺绿汀、抗日名将袁国平、新闻“怪杰”严怪愚、著名画家李自健等名人志士先后在这里诞生;邵东,在改革开放40年的滚滚商潮中,湖南省民营经济改革与发展试验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等一项项荣誉在这里闪耀光芒……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应运而生的邵东经济开发区,二十多年来摸着石头过河,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1月,邵东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同年4月被确定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又一个全新的起点,又一个绝好的机遇,在时光即将跃入中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之际,邵东经济开发区这艘巨轮再度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乘着浩荡东风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近年来,邵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县域经济跻身全省十强、挺进全国百强”的战略部署和“办大工业、兴大物流、建大城市”的发展战略,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各项工作齐头迈进、成绩斐然。

●机制改革 园区管理大创新

改革开放40年,是邵东人锐意创新、奋发图强、谋求高质量发展的40年。

从邵东经济开发区被评为“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到经开区湘商产业园被评为“全球湘商十大最具投资价值的园区”,再到吹响向“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进军的号角;从2017中国·邵东首届国际五金机电博览会,到积极参与“港洽周”“沪洽周”;从建成的标准化厂房内火热的生产场景,到一座座巨型塔吊直指苍穹的项目施工现场……邵东经开区处处涌动着开放型经济的澎湃活力,处处展示着锐意进取的强劲动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创新。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邵东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建设“创新邵东”“富裕邵东”“宜居邵东”的新目标。

近年来,邵东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多措并举,抢抓机遇,力促园区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高歌猛进。

改革机制体制,是邵东招商引资工作屡创佳绩的重要秘诀。该县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通过组织建设一方面赋予园区更多的发展自主权,打造园区新的体制优势和政策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县级领导出面协调企业问题,切实做到了协助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激活民营资本潜力,邵东县委、县政府在土地出让、税收和项目报建规费减免上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参与园区建设。省农业信用担保公司率先在邵东成立农信担保分公司,为园区建设提供了2亿元的担保授信。去年以来,已吸纳民间资本20余亿元参与园区基础及工业项目建设。目前,总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龙腾、华美嘉、博宇、金华湘、巨龙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

近年来,邵东不断创新、健全招商引资制度。该县坚持招商政策向园区倾斜、招商项目向园区集中,形成“政策洼地”效应和产业集群发展效应,吸引更多的外商来邵投资兴业。同时,鼓励和引导邵阳异地商会、本地行业协会倾力合作,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资产整合重组,提升传统产业集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拉长产业链条,实现邵商湘商抱团发展。此外,发挥邵商资源优势,“硬件不足软件补、软件不足感情补”,实施精准定点招商,在园区上下持续掀起“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招商引资热潮。

●强化服务 机关效能大提升

企业是“候鸟”,哪里气候适宜,就往哪里跑。邵东经济开发区把优化环境、提升服务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全面提升机关效能。

为了完善工作机制,邵东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理顺邵东经济开发区的工作职能,201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邵东经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邵发[2010]2号)、《关于授予邵东经济开发区部分县级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邵政发[2010]34号)、《关于邵东经济开发区使用系列“2号公章”的通知》(邵政发[2010]35号)系列文件,坚持“授全权、负全责”和“办事不出园、检查不入园”的原则,把县发改局等11个部门的相关职权直接授权开发区管委会实施,不能直接授权的3个部门在开发区设立派出机构。邵东经开区开辟绿色通道,热心为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经开区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得到了园区企业和群众的好评。

服务百分之百,人人都是环境。为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邵东经济开发区全面实施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落实岗位责任,严格实行定岗定人定责,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优化发展环境,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邵东经开区着力加强干部作风、上岗出勤等经常性督查,对违反《邵东县作风建设“十个严禁”》的,一经查实,严惩不贷;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对重点领域和环节实行全程监管,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等创建工作,树立开发区良好形象。

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邵东经济开发区将遵循“高标准、高速度、高效益”建区宗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主动融入市委“二中心一枢纽”战略和县委“兴工旺商、转型升级”战略,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稳居全省五强、挺进全国百强”及实现撤县设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以体制改革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打造“千亿园区”为目标,重点实施“33350”工程,即建设“三个新区”、打造“三张名片”、打好三大攻坚战、建好五条示范路、安置过渡“两清零”,力争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引领区”、开放合作的“示范区”、创新创业的“集聚区”、支撑发展的“桥头堡”,在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打造平台 基础设施大完善

经济发展,基础先行。

邵东经济开发区通过财政注入、城投公司投入、银信融资、土地经营、市场运作等方式,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形成工业发展的“洼地”。为了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难题,该县主要领导经常率领有关部门到开发区现场办公。上行下效,开发区全体干部齐心协力、聚指成拳,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园区发展平台。

铁马铮铮,旌旗猎猎。邵东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波澜壮阔、如火如荼。路网建设高歌猛进。自成立以来,邵东经开区总投入超8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区内以金龙大道、昭阳大道和兴和大道、北岭路、公园路、希望大道为主体的“两横四纵”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市政和公益设施建设全面铺开。邵东经开区先后为县政府机关大楼、两市镇二中、县体育馆、两市镇二完小、县会议文化中心、县档案馆、县委党校、昭阳公园、县西水东调工程等公共公益设施建设提供土地近1000亩,共投入近12亿元,并为县垃圾填埋场融资7790万元,有效解决了县城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近年来,邵东县城进一步提质扩容。2016年,邵东高铁站正式落成,在该县交通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标志着130多万邵东人出行更加便捷,与外界联系更加紧密,开放发展的步伐更快更稳。以高铁站建设为契机,邵东县城整体提升工程全面铺开:高铁站前广场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兴和大道、昭阳大道等主干道提质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了城市交通;围绕发展城市经济和优化城市功能,高起点规划建设高铁新区、南部新区,打造了集商务办公、休闲娱乐、高端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核心区……

清爽的市容,抢眼的绿地,宽广整洁的街道,流光溢彩的夜景……开发区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招商引资 园区经济大增长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大招商,招大商。立足邵东商人“商通天下”的优势,邵东经济开发区坚持“招大引强”理念,及时捕捉和把握信息,积极实施老乡招商、领导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多形式招商,先后有全国500强广西玉柴动力及中国驰名商标浙江宾王牌业、修正药业、伟特家具等重大项目落户园区。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立足邵东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邵东经济开发区大力推进相关产业向规模化、公司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以亿利金属等为龙头的机械制造加工、以宾王牌业和永吉纸品为龙头的印刷包装、以东亿电器为龙头的打火机零配件生产、以皮具工贸园为龙头的皮具箱包等产业集聚效应已经基本形成。

2013年,邵东经开区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089亿元,招商引资新增入园企业7家,其中投资规模过亿元的2家,分别是智泰工贸、中驰商品混凝土;申报批准净增规模企业18家。2013年园区实现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196.08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46.4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22.17%、34.5%。当年,园区工作获全市工业园区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

邵东经开区自成立以来,商业项目从最初的工业品市场,扩展到后来的五金城、家电城、眼镜城、皮具工贸园、工业品市场二期工程等,再到近两年新建了汽配城、湘中电脑城等;房产开发异军突起,格林春天、华电新苑、金裕华庭、旭日家园、中央华府、邦盛凤凰城、碧桂园等一大批房产项目相继开盘并发售。

近年来,作为邵东县融入全省沪昆高铁经济带的前沿阵地,作为全县乃至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急先锋”,邵东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以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工作为重点,大力实施“兴工旺商、转型升级”战略,积极创新园区管理模式,着力创新招商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工作捷报频传。目前,开发区内拥有皮具箱包、打火机、五金工具等6大支柱产业和十余个大型专业市场,聚集了近5万家个体工商户和4000多家民营企业,其中工业企业400余家,规模工业企业267家。党的十八大以来,园区已引进150余家企业入园,招商引资总额超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