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对一座城市来讲,文化是城市之魂,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决定着城市的格局、气质与力量。一个地方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科技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升的过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精准定位,强化特色,提升文化软实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把文化创新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实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快速提升北塔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创新引领、找准路径,释放文化创新活力,增强持久发展动力。

一、推进制度创新,夯实文化发展基础。一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要创新生产经营机制,优化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二是要逐步构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三年行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快文化传播媒体发展,推进文化信息网络建设。升级公共文化活动空间,打造新型文化综合体。鼓励产业园区、公园景区、公共广场、社区小区等各类场所注入更多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位。完善和提质改造一批主题文化休闲广场。三是开展群众文化惠民活动,广泛组织“欢乐潇湘”和城乡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以业余团队为纽带,扶持民间艺术活动。

二、推进管理创新,优化文化产业环境。一是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要借鉴发达地方的经验,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搭建跨层级、跨部门的联合会议和决策机制,形成纵横互联、上下联动的管理服务体系。二是引入专业管理和运营团队,采取社会化服务平台与政府管理合力的模式,培育以创业孵化器、战略联盟、企业集群与社会网络为单元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根据文创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提供全程化指导和服务。三是实施文化素养提升工程。围绕创业文化、公益文化、科学文化、道德文化、法制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切实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引导和组织辖区内企业以文明经营、诚信经营为核心,倡导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进一步梳理和提炼北塔的城市文化基因和精神气质。

三、推进供给创新,打造文化消费热点。一是树立精品意识提升产品的供给质量。要弘扬“工匠精神”,切忌粗制滥造,彰显个性化、品质化。科学规划,集聚盘活文化市场要素资源,着力构建一核二极三圈多点的文化产业园区群:一核即特色文化示范集聚区,二极即文化旅游产业园、湘窖4A级工业旅游景区,三圈即北塔生态园、北塔公园、金丝楠木博物馆,多点即桂花湾生态园、石头寨、犀牛渡、丹霞山庄、大地玫瑰山庄、金泉溪农庄、福森钓鱼山庄等文化休闲旅游点。二是创新引领制造新的文化消费点。精确提炼主题,建设有历史记忆、民族特点、乡土气息浓郁的美丽村镇,把乡愁、乡风、乡情开发成优质的乡村文旅产品。三是出台措施激发文化消费需求。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化消费新理念。

四、推进融合创新,培育文化新兴业态。一是要加强资源融合。把本区域内的各类资源,如资江号子、湘窖酿酒术、宝庆瓷刻、喻家花龙等一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优化资源配置。以提升节会文化内涵,扩大节会推介效应为重点,打造文化创意大赛、文创论坛、龙舟文化节等品牌。二是要加强功能融合。把产业功能与本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相结合,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主题广场及公园,创造宜居、宜业、宜游共存发展的新业态。三是加强界域融合。牢固树立“文化+”理念,深化文化产业与旅游、现代农业、工业、康养产业等业态经济的融合,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五、推进金融创新,破解文企融资难题。一要把政府政策导向与民间资本管理运营优势相结合。从2016开始,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方式转变为“基金化+重大项目”模式,北塔区可效仿借鉴,鼓励社会资金流入文创产业。二要创新创业投资模式,建立多种融资渠道。积极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建立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系统融资体系。争取、引导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众筹、股权投资等网络平台,为文化艺术类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实施“个十百千计划”,即:引进及培育2—3家重点大型领军文化企业,支持发展10家中型龙头骨干文化企业,培植100家中小型文化企业,孵化1千个小微文创企业,引导大学生、青年人积极投身文化创业领域。

六、推进传承创新,弘扬地域特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将抽象的文化符号、模糊的文化记忆、残缺的文化遗址等资源充分利用转化为可以直接感知或观看的“文化”产品。一是坚持彰显特色做好保护传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宣传,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助推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等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二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做好开发共享。要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和独特优势,采取合作、授权、整合开发、引进共享等方式,大力创作富有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文化创意产品。通过传承创新,使静态的文化活起来,把失落的文化找回来,让濒危的文化旺起来。

七、推进机制创新,实现城乡文化均衡发展。一是要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可尝试进行基层综合文化中心社会化运营试点,提升文化设施利用率,改变文化设施重建设、轻运营的局面,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二是要完善城乡基础文化设施。按照“一区一书城、一乡(街道)一书吧、一村(社区)一图书室”的标准,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共建共享等方式,建好基层综合文化中心,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要强化公共文化技术支撑。搭建数字化平台,通过“互联网+”与“文化+”的互动共进,形成阵地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

(作者系北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