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我市传统、优势、骨干产业。邵阳曾经是我省茶叶种植历史最早、面积最广、产量最大、从业人员最多的地市。邵阳茶叶曾全国有名,邵阳的红碎茶更是名扬海外。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茶叶生产经营管理体制观念滞后等原因,我市茶叶产业逐步衰落。

如何重振邵阳茶叶产业?8月29日,市政协调研组对洞口县部分茶企进行实地走访,就重点提案《关于振兴邵阳茶叶产业的建议》的办理情况进行督办,并召开专题协商督办会推动落实。

现状:取得长足发展但仍相对落后

近年来,我市茶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全市茶园面积11.5万亩,其中采摘面积6.58万亩,涉及9个县市区30个乡镇场的69个村,有茶馆、茶庄、茶店192家,从业人员3.58万人,2017年总产量7524吨,综合产值30.12亿元。今年,全市已产茶5000吨,综合产值28亿元。

虽然近些年来全市茶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岳阳、湘西、怀化、益阳等地相比,已经落后了许多,仍然存在着产业规模小、品类分散、市场较窄等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全市茶叶基地总面积只有11.5万亩,不到上世纪鼎盛时期的一半,且很分散。面积最大的洞口县也只有3.6万亩。茶企规模小,全市35家茶企,只有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上千亩的茶叶基地只有5个,其中已投产的只有2个。全市共有茶叶注册商标32个,但没有一个销售上5000万元的。在品类上也很分散,六大茶类邵阳有五类,红、绿、黑、白、黄都有,但没有一个在省内有优势。邵阳大部分茶企只加工春茶,且以名优茶为主,夏秋茶老在树上的多,市场较窄。

为促进全市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2017年,《邵阳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25)》发布。该规划绘就了邵阳100亿茶产业发展蓝图,吹响了创新产业核心技术全面复兴邵阳茶业的号角。

目标:打造百亿产业重振邵茶雄风

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市政协经科委提交的《关于振兴邵阳茶叶产业的建议》集体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由市农委办理。

该提案认为,一片茶叶可以富裕一方百姓,打造百亿产业,重振邵茶雄风,建立茶业强市,是我市利用自身优势产业兴邵的必然选择,是脱贫攻坚建设小康邵阳的有效途径。因此,提案建议:

切实加强产业扶持合力。建议成立市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全市茶叶产业发展,茶叶主产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出台“百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和加快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

全力打造邵阳茶叶品牌。一方面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重点培育3至5家省级龙头企业,力争有1家企业进入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另一方面打造邵阳茶叶品牌,加大综合推介力度,全面提升邵阳茶叶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大力推进茶叶技术进步。围绕邵阳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攻关,促进老茶园改良升级,构建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全市茶业综合竞争力。

推进茶文化建设。建设好茶文化旅游设施,将现有条件较好的茶园改造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普及饮茶知识,推广茶艺活动,弘扬茶文化,培养新的茶叶消费群体。

路径:提质升级促进茶叶产业发展

在8月29日召开的协商督办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建议要进一步理清邵阳茶叶产业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整合政策资源,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要坚持质量立茶,不断提高茶叶产业的安全性;要树立品牌意识,提升我市茶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坚持文化兴茶,强化茶叶产业软实力,促进茶旅产业结合,实现茶旅互动一体化。

作为提案承办单位,市农委介绍,我市将通过扩大茶产业种植规模及推进茶品牌创建、茶文化提升等行动,着力推进茶叶产业发展。

下阶段,我市将努力打造邵阳红茶,进一步明确以红茶为主的邵阳茶叶产业发展之路,在品种选择、技术培训、产品推介中始终坚持以红茶为主;在科技投入中以选育适制红茶的地方良种为主;适当扩大适制红茶良种的种植规模,计划年内再扩种5000亩。

同时,以邵阳茶文化节为重点,举办系列茶文化活动,大力宣传推介邵阳茶;抓好科技培训工作,每年组织两期以上以标准化栽培和红茶加工技术为重点内容的全市茶叶技术培训班,建好邵阳地方特色茶种质资源圃;引导邵阳人喝邵阳茶,积极组织邵茶出邵;继续做好市级茶叶公共品牌的创建工作,做好可行性研究,开好公共品牌专家论证会,力争完成公共品牌的商标注册。

此外,大力推进类茶产业健康发展,并抓好城步虫茶、青钱柳、金银花茶、绞股蓝等地方特色保健茶的生产,发挥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力争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