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自主创业者的言论刷爆了朋友圈。他说:“妈,你才70岁,去打份工吧。”生活如此优越,还要退休的父母去打工?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这位解释道:“老年人其实也需要忙,也需要存在感和目标感,也需要一份工作体现价值。”对此,记者随机调查采访了几位老人、子女的观点,他们大部分人表示,“退而不休”才是最好的状态。

退休之后工作难找,发挥余热应当量力而行

千万不要以为老年人退休了,就应该什么事儿都不干,每天打打太极拳,散散步。随着生活、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很多退休老人都会觉得“钱不够花”,亦或者是觉得自己尚还健康,要发挥余热“老有所成”,退休人员“再就业”成为了老年群体的热门话题。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退休前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比如财会人员、中医、牙医等,退休后就业的机会更多一些,仍能凭借越老越吃香的技术以及之前积累的资源,获得一份工作。今年60岁的张慧娣,原先是一家企业的会计,如今虽然退休了,但却比之前更加忙碌,要负责3家公司的账务,“前段时间因为成天熬夜,太累了,还生了场大病,年纪大了,精力到底不如从前。”张慧娣说,虽然退休生活过得很充实,但不能太“逞强”,还是需要量力而行。

今年63岁的缪文娟,原先是一名质量监督员,现在在一家企业做掌勺大厨,每天都要负责近30名员工的中饭,虽然累一点、闹一点,但是每天心情都很好,“我刚退休的时候,在家闲过一段时间,每天除了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就是看电视,人都快闲出病来了,现在,每天6时去买菜,然后去厂里洗菜、做饭,下午空了就在家歇息,晚上还能跳会广场舞,生活忙碌而又充实,感觉整个人又充满了干劲。”缪文娟说,尽管工资没有以前那么多,但是成天跟年轻人在一起,看他们乐呵乐呵的,自己心情也会愉悦起来。

大部分六十岁身体健康、心态积极的中老年退休人员,都想找到一份与自身匹配的工作,他们中,从事食堂厨师、保洁、护工、绿化护理这些行当的较多,虽然都是苦活、累活,但也因为容易上手,较为适合退休后的中老年人。由于没有完善的退休人员再就业立法保护以及缺乏专业信息化基本技术,所以很多企业不敢、不愿意接收老年人,要想找份合适的工作,对于老年人来说也非易事。

支持自己的父母退休后去工作,做一些公益或社区类的工作

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有目标,并且积极付诸实施的人,早死风险比其他人要低50%。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里克研究后得出一项结论:“有目标感的老人,生存意识更加明显,健康管理更加有序。”正因如此,很多年轻人支持老爸老妈退休后出门工作,但不需要以挣钱为目的,而是以充实生活、积极心态为前提。

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很多家庭的老年人又承担起带第二个孙辈的重任,这样成天围着孩子转,忧心、操劳的日子,让很多老爸老妈们有苦说不出。心理咨询师李慧芝觉得,作为子女,不该把退休在家的父母当成是专职育儿保姆,“退休后,有工作(当然,指的是劳动强度在承受范围内的工作)的老人,会更有存在感,更有目标和成就感。他们心底认为,自己并不是在吃闲饭,也没有废掉。自己的存在,对于家庭,对社会,依然意义巨大。”

“我现在每天早上、晚上都要教一群老年朋友跳舞,能把自己的爱好坚持到老,还能带动身边的老人一起运动、健康生活,我很乐意。”退休前,一直从事文化工作的李梅珍觉得,老年生活是一个人一辈子的积累在最后阶段的体现,无论什么时候,人要有自己的兴趣、追求,可大可小,否则心如死灰,就会日薄西山。“我经常会跟三五好友、家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把之前想去的地方都去走走、看看,别等到以后走不动了后悔莫及。”李梅珍觉得,很多老年人就是因为“放不开”,被套牢在了家庭的琐事里,“我们有些观念是应该有所调整了,不必对儿女的事考虑太多,儿孙自有儿孙福,休为儿孙做马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