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刺股”的典故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头悬梁”的典故出自《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试问,读书有必要这样“刻苦”吗?“晨夕不休”地苦读效果佳吗?

我们应该提倡快乐读书。钱钟书形容自己喜欢读书是“馋猫贪吃美食”。林语堂说他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苦读”,他反对在“读书”一词的前面用“苦”去形容。读书这么快乐、这么美好的事情,怎么需要“头悬梁”“锥刺股”呢?到今天,仍然坚持“悬梁刺股”的人只能被认为是“作秀”,是自虐,是自讨苦吃。

现在做任何事情都强调结果、导向,读书亦然。读书的目的,就是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寻找灵感、获得快乐等等,一个人昏昏欲睡、疲惫不堪了,所看到的东西还能记得住吗?还能吸收消化吗?即使“头悬梁、锥刺股”,也只能保持短暂的清醒。

几十年来,笔者把读书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一年四季,坚持每天晚上看书,但是一到晚上11点左右,就会哈欠连连。我不会去“焚膏继晷”,更不会“悬梁刺股”,而是自然放下书本,上床睡觉。况且,经常“悬梁刺股”,伤筋动骨,有害身心健康,第二天就没有充沛旺盛的精力继续学习和工作,何苦呢?

读书,方法比刻苦更重要。平时,笔者非常关注那些高考状元和学霸的新闻报道,发现他们有两个共同的特点,首先是注重劳逸结合,自觉性很强,按时就寝,从来不打疲劳战;其次是总结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兴趣爱好广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几乎没有近视眼。在一般人看来,近视眼就是“苦读”的标志。

总之,“悬梁刺股”是一种勤奋过度的读书方法,违背劳逸结合的原则,有害身心健康。只有那些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懂得快乐读书的人,才能获得好的读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