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挖耳朵的赵先生 患上了外耳道鳞状上皮乳头状瘤

前几天,市民赵先生来金华文荣医院耳鼻喉科就诊,一坐下就向医生诉说他的痛苦:“大夫,我总觉得耳朵很痒,掏耳朵时总感觉里面有东西,很不舒服,有时候感觉有东西堵住了一样,有时候感觉都影响到了听力……”

金华文荣医院耳鼻喉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李跃进为他安排了耳镜检查,发现赵先生左侧外耳道口有一褐色桑葚样肿物,深部可见灰白色真菌菌苔。

李跃进仔细询问后得知,原来赵先生有使用挖耳勺掏耳朵的习惯,他经常用挖耳勺清理耳道,总觉得这样才干净舒服。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李跃进初步考虑为“外耳道乳头状瘤,伴真菌感染”,建议赵先生进行手术治疗。

外耳道鳞状上皮乳头状瘤

与不洁掏耳有关

赵先生住院后很快接受了手术,术后病理也符合之前推断,为“外耳道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外耳道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听到这个结果,赵先生一脸茫然,情绪有点紧张,问医生这究竟是什么病。

李跃进说,近些年大家谈癌色变,看到“外耳道鳞状上皮乳头状瘤”这个名字可能就会联想到肿瘤,不免有些惊慌。外耳道乳头状瘤确实是一种肿瘤,不过这是一种良性肿瘤,和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较大的关系。病因是当外耳道皮肤受到炎症刺激或者频繁掏耳等慢性刺激时,外耳道的皮肤抵抗力降低,病毒感染而得此病。肿瘤较小时可无任何不适,当瘤体长大堵满外耳道时会出现耳痒、耳闷、堵塞感或者听力下降等情况,赵先生就是典型的因频繁掏耳导致的外耳道乳头状瘤感染。

李跃进说,很多患者常因为掏耳出血、挖出肉样物来医院就诊,经过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此疾病。虽然外耳道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手术可以切除,但是容易复发,也有恶变可能。所以还是要提醒读者,若出现耳痛、易出血等情况应提高警惕,尽早就医。

耳朵,到底能不能掏?

耳朵能不能掏,可不可以掏?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李跃进说,其实,外耳道的皮肤是天然屏障,软骨部的皮肤中存在一种腺体,叫做耵聍腺,其可以分泌一种淡黄色较黏稠的物质——耵聍,俗称“耳屎”,遇到空气干燥后,便会“华丽转身”为一层薄薄的片状物。很多人认为“耳屎”是脏东西,一定要把耳朵掏得干干净净,殊不知“耳屎”有一些特殊作用。

1.耳屎可以清洁外耳道,它可黏附进入外耳道的异物(如灰尘、小虫子等),以及局部皮肤代谢产生的坏死细胞。

2.耳屎能杀菌,它可以维持外耳道的酸性环境,有轻度的抑菌、杀菌作用。

3.耳屎能保护鼓膜,它可以黏附异物,阻止异物入侵,防止鼓膜受到外物损伤。

4.耳屎可以保护听力,当我们处于噪音环境时,耳屎可以消弱部分声波,降低鼓膜受到的声波冲击,从而降低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很多人喜欢用长长的小指甲掏一掏耳朵,甚至钥匙串上就配有一根银色“挖耳勺”,茶余饭后,自己挖一挖耳朵,然后再给亲密爱人或者孩子挖一挖。还有很多人到足疗店按摩之后,在闭目养神的同时享受一下掏耳朵。然而很多人并不知,在享受惬意的同时也伤害了外耳道娇嫩的皮肤,病毒、细菌、真菌容易透过受伤的皮肤,引起耳部疼痛、肿胀。所以,李跃进提醒大家,为了耳朵健康,尽量少掏耳朵,更不要在街头理发店、足浴按摩店等场所掏耳。不洁掏耳的习惯易导致患上令人烦恼的耳疾,狭窄、流水、奇痒难忍,甚至会引起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等。

日常护耳小知识

李跃进说,平时,以下这些护耳常知需记牢——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戒除勤掏耳朵的习惯;游泳前需作体格检查;长期在噪声强的环境中工作者,应佩戴防护耳罩;尽量不用或少用随身听,特别是避免音量过大;远离或避免燃放大型烟花爆竹,预防噪声性耳聋;对突然发生的一侧耳鸣、耳聋,不可掉以轻心,应立刻请耳科专家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耳道内有耵聍(耳垢)栓塞,应到医院由专科医生取出;远离烟酒和耳毒性药物;定期检测听力。

通讯员 张霄霞 本报记者 盛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