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对于身处基层一线的大多数同志来说,该盘算着退休该去哪里生活的问题了,但生于1963年的巴马瑶族自治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办公室主任覃源忠,不仅一肩挑起了全队对外宣传的工作任务,还在精准扶贫工作当中,响应组织要求,挑起了深度贫困村燕洞镇新力村挂村“第一书记”的担子。提起他,新力村的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

勇挑“第一书记”重担

巴马县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每年慕名前来旅游养生的游客众多,蜂拥而至的人流、车流给巴马的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做好全县的交通疏导工作,巴马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将全队警力投入到全县的交通疏导工作中。作为该大队办公室主任的覃源忠,不仅担负着保持全队工作顺畅运转的担子,还身兼交通执法、对外宣传、交通标识及交通线路设计的重任。

自党中央部署开展精准扶贫以来,为带领众多贫困群众摆脱“穷根”踏上致富路,根据全县统一安排,2016年开始,巴马公安局交警大队与新力村结成帮扶对子。2018年,覃源忠被选派为新力村驻村“第一书记”。赴任后,覃源忠将自己当成新力村的一名成员,每天走村串户,详细了解新力村贫困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要致富,先修路。驻村工作期间,覃源忠首先关心的是新力村每个村民小组的道路问题。新力村农坡屯地处深山之中,全村的房子都沿着山体修建,是该村当时唯一没有硬化道路的村,群众出行不方便。

为解决农坡屯群众的出行难题,覃源忠带上村干、技术员实地丈量、评估,并带着调研所得的数据到县相关部门反映问题,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先后筹得资金20多万元,修筑了一条从村部到农坡屯的硬化道路,46户188名群众受益。

据统计,两年多来,覃源忠的足迹遍布该村每一个村寨,累计行程将近千里,为该村争取到项目资金700多万元,修筑硬化道路2条、桥梁3座、防洪堤1座、水渠2条、水坝1座,引进脱贫产业项目3个,解决了该村近100人的就业问题。

“精准扶贫是国家为改善困难群众生活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村内所有公益性工程的建成,都是国家扶贫政策扶持的结果,大家要感谢的是党和政府。”面对大家的赞誉,覃源忠如是说。

引进项目带领群众奔富路

“农村要发展,必须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如果没有特色产业的支撑,乡村的发展就没有动力和后劲。所以,我们要做好基础工作,把基础打牢了,就不用担心项目的引进和产业的发展了。”在第一次驻村工作会议上,覃源忠对参会的村干、群众说。

为找出适合新力村发展的特色项目,覃源忠从市场需求出发,多次深入市场进行调研。他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群众对健康绿色食品有很大的需求。健康的绿色食品供不应求,其市场价格也远高于同类物品的价格。

新力村山好水好,森林覆盖率高,拥有着发展农村特色养殖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覃源忠将特色养殖当作振兴新力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为寻找合适的场地,他多次带领技术员深入新力村的山中进行实地勘察。选定位置后,覃源忠多次到相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150万元,修筑了一座高达10米、长达20米的水坝,形成了一个面积约5亩的小型水库。覃源忠将该小型水库规划为发展特色家禽养殖及下游近70亩水田的灌溉基地。目前,有商人跟村委洽谈合作意向,一旦特色养殖项目进驻,预计年产值达60万元,可解决该村30人的就业问题。

“覃书记真切地把群众的问题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及时反映情况、解决问题,先后为我们村争取到多个项目资金,并多方联系引进项目,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我们对新力村的明天充满期待。”新力村党支部书记莫家阳说。

驻村不忘交安宣传

作为驻村书记,覃源忠从未忘记自己是一名交通警察。驻村期间,他时刻将交安问题记在心上,把交安宣传当作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村里每次召开会议,交安宣传成为会议必不可少的一项议程。

今年6月2日,6名中学生驾驶两辆摩托车从新力村往燕洞镇行驶,当车辆行驶至路口时,因拐弯速度过快,其中一辆摩托车与一辆正常行驶的货车发生碰撞,造成1人轻伤2人重伤的交通事故。

事故发生后,覃源忠立即组织全体村干集中村部开会,分析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要求各位村干在会后及时组织村民小组开会,认真汲取此次交通事故的经验教训,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我是一名党员,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的职责是调研群众存在的困难,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在精准扶贫工作当中享受到实惠。同时,我也是一名民警,希望能够在驻村工作期间,多宣传交安知识,让交通安全深入人心,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幸福美满。”覃源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