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我们在河池地区巴马民族师范寒窗苦读了两年之后如期毕业。毕业前夕,校部在大礼堂召开大会,四个毕业班近两百名学生整齐落座,鸦雀无声。潘绍仁校长的讲话开门见山:“同学们,天峨县中小学校师资比较紧缺,上级号召我们毕业生去天峨支教。我们学校的名额是8名,自愿报名。用青春书写年华,用知识点燃梦想,这是一项十分光荣的选择!你们想好后,向班主任报名,由学校遴选……”
潘校长洪亮的声音在礼堂萦绕,台下学生顿时沸腾起来,你问我,我问你:“天峨在哪里?你报名吗?”
散会后,作为老乡的牙美良书记,拍着我的肩膀说:“庆堂,年轻人要志在四方。你报名吧!”于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向班主任黄景双老师报了名。
我不知道别的同学是怎么报名的,经受了多少复杂的心路历程;更不得而知,当时有多少人徘徊,有多少人义无反顾地申请。
据悉,经过筛选,校方将名单报给河池地区人事局审批。得到批复后,7月20日,学校举行盛大的欢送仪式。会场庄严而隆重,主席台两侧,张贴着一副主题鲜明的对联:
肩负人民重托今朝同窗欢聚一堂有抱负盈怀
响应祖国号召明日分手奔赴八方栽桃李满天
潘绍仁校长郑重宣读河池地区人事局的批复文件后,请8名志愿者上台。随后,校领导起身为我们佩戴大红花,以示祝贺和嘱托。天峨县人事局安排人事股股长杨正富同志远道而来迎接。仪式结束后,学校领导、班主任与我们合影。浓浓红花香,暖暖志愿情,成了我们一生极为珍贵的记忆。
带着母校师生的殷殷期望,我们于当年8月初,从都安、巴马、东兰或县城,或乡下,冒着酷暑,肩挑背驮着学校赠送的蚊帐、被子、铝桶等行囊,搭乘班车,第一晚在金城江投宿。次日天刚蒙蒙亮,我们挤上开往天峨唯一的一趟班车。中午时分,我们抵达南丹县汽车站,匆匆吃了一碗米粉后,车又开拔了。尔后,班车“唔唔唔”喘着大气爬上龙王坡。这时,一位中年男子情不自禁地念着:“爬上龙王坡,抬头望天峨;山高路又远,低头眼泪落。”大家被这首民谣感染了,都静默不语。班车继续行驶着,沙路尘土飞扬,七拐八弯,加上闷热,不少乘客呕吐不止。大约下午5时,我们灰头土脸到达天峨县城。天峨县教育局人事股田股长在车站迎候,当晚在天峨旅社安顿我们。几天后,便对我们进行工作分配——
张晓、马仲军分配在三堡公社坡结中心小学;钟义高、韦焕康分配在三堡公社塘袍村小学;张日昌分配在三堡公社堡上小学;覃承仁分配在三堡公社甲板小学;我和覃洪波分配在三堡公社龙茶村小学。
光阴似箭,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挥不去的,是我们与天峨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与天峨经济社会翻天覆地变化携手并进的时光印记,还有那绽放无悔青春年华的点点滴滴。我们曾用稚嫩的肩膀,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把生活、工作写成了诗——
如果青春是一场征途,
我们愿意不计回报赴一场艰难的跋涉;
如果奉献能奏出乐章,
我们愿意将知识带去渴望的土地;
如果教育是美丽的碰撞,
我们愿意用微笑与热爱肩负国家的未来!
我们8位同学最初的“诗和远方”,均落地在一个叫“三堡”的公社。地处云贵高原边缘的三堡公社(今称乡),有“省尾”之称:西隔牛河与贵州省罗甸县高圩镇、大亭乡相望,西北接贵州省罗甸县翁保乡,东面与南丹县接壤。境内山势陡峭,原始森林连绵。公社所在地距天峨县城74公里。全境海拔1000米以上。该辖地原属南丹县,1935年,设立天峨县,划归属之。
9月初,开学了。我们从县城乘坐往三堡的班车。安排在坡结中心小学的两位同学下车即到学校,而其他6位同学所在的学校均远离公路十来华里。约中午时分,我和覃洪波在常里粮店下车,目的是先买米。常里粮店一位韦姓的工作人员得知我们是东兰人,刚分配到龙茶小学当老师,就非常热情地请我们到他的房间休息、喝开水。初来乍到,人地两生,韦同志的举动让我们十分感动。接着,韦同志马上刷锅煮饭,我们虽已饥肠辘辘,但还是礼貌地婉拒。他说:“大家出门在外,不必客气。我是忻城县人,顶父亲的职才到这里。从这里到龙茶村,全部是上陡坡的羊肠小道,杂草丛生,山高林密,蚊虫缠叮,要走两个小时,你们要吃饱饭才上得高坡哦。”
吃完饭,我们要买米,却没有布袋。好在学校事先赠送每人一个铝桶,我们就用两只铝桶装米,解了燃眉之急。韦同志发现我们没有锑锅,就说:“我这里有一个旧锑锅,你们先拿去用吧!”说实在,当时还没有发工资,我们囊中羞涩,根本买不起锅。瞅瞅韦同志打补丁的裤子,直觉告诉我,他的境遇与我们相差无几。他的慈心善举,足足温暖了我们一个寒冬,也影响了我们一生做人的航标!
龙茶村为苗族村寨,三四十户人家,散居在山坳里,均为茅草屋。龙茶小学依山而建,坐落在村里的最高处。建有三间石头瓦房,没有抹灰,墙面凹凸不平。两间用作教室,隔成两层,上层为内宿生居住。有个耳房,是陆仲文校长一家人居住。我和覃洪波共居一室,由于没有床架,我们合睡了一个学期。寒假收假后,我们自己动手修造一个床架,方得以“分居”。学校办有5个年级,不到100个学生。陆校长和覃洪波上数学、音乐、体育、图画等课程,我包揽语文课。1983年夏季全县小学升初中考试,龙茶小学五年级只有9名学生,而考上天峨中学就有4名,可谓史无前例,龙茶小学因此而出了名。
山高皇帝远的龙茶村,不通车、不通电、不通电话,行路难、饮水难、照明难,出门就爬坡,冬季天寒地冻,条件艰苦非同一般。第二年秋季开学时,陆校长调走,我接任校长。根据群众的要求,我们在瓦岗寨、拉狂屯各建一个民办点。我每天下午上完课,就往两个屯穿梭,组织群众舂墙、割茅草、捐桌子和板凳等,把两个民办点办得有声有色。全大队5个教学点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在坡结中心小学任教的张晓,凭借较高的教学水平,在第三年就提拔担任教导处主任;马仲军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教学成果得到师生的认可。在塘袍小学任教的钟义高、韦焕康,克服方言的障碍和居住条件恶劣等困难,渡过了以木桶接雨水饮用的难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己任,成为重要的教学骨干。在堡上小学任教的张日昌,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教学方法灵活有效,第三年就调到坡结中心校任教。覃承仁在甲板小学任教期间,有一次因患疟疾上吐下泻,由于不通车,他步行往三堡公社医院就医,走到马怀坡就昏倒在路边,幸好被路过的村民发现,被抬到医院抢救才挽回生命。后来他以感恩之心,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取得骄人的教学成果。
三年五载之后,随着巴马民族师范、宜山师范、河池师范专科学校陆续有毕业生走上教学岗位,天峨县中小学教师不再紧缺。同时,为了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天峨县教育局局长傅波、副局长罗秀成等领导对我们关爱有加,于1985年7月批准我们参加成人高校考试。我和覃洪波、马仲军、韦焕康脱产就读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钟义高、覃承仁考读河池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庆幸的是,我们不仅能带薪深造,县财政还全额负担学杂费。张晓、张日昌则通过函授学习,获取大学文凭。
之后,由于党政部门工作的需要,我们陆续“跳槽”进入党政机关就职。坚守讲坛耕耘的覃承仁,在担任坡结中学副校长期间,主抓教学工作,学校连续四年中考获全县教学质量优秀奖。后调回母校巴师任数学教师,获得中教高级职称。
缘于母校的良好熏陶,得益于母校领导和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们不忘初心使命,不负母校重托,接续奋斗,教有所长,学有所进,奉献所能,颇感欣慰和自豪!
作者简介:
廖庆堂,东兰县人,巴师80级48班学生。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散文集《根是一条河》、传记文学5部。历任河池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河池市文联名誉副主席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