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粽子飘香。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粽子吸引众人的目光。大江南北,粽子均有其独特的做法和口味。产自大山的糯米,糯味香甜;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软酥可口;圆润饱满的板栗,风味悠然;野生箬叶,清香宜人……这些经典食材搭配包出的粽子,则是河池人最喜爱的家乡味。
5月29日,在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和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共同打造的粽子产业学院内,粽香四溢。来自乡村的员工和勤工助学的学生正分工协作,熟练地将野生箬叶清洗干净,细心地修剪成圆锥形,再将大山糯米淘净,夹起肥瘦相间的五花肉、香甜板栗、圆润绿豆等,包裹在粽叶中,下端折成一个小巧的三角形平底,用绳子绑好,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壮乡寿源粽逐渐成形。这些粽子将被运往全国各地。
早在5月25日,粽子产业学院库存的160万个粽子就被全国各地线上线下的“吃货们”抢购一空,生产计划已排到了6月3日之后,出现了“一粽难求”的局面。
壮乡寿源粽爆红的背后,是粽子产业学院将地方传统特色美食培育成“大产业”的长远规划。
河池是板栗之乡,年产板栗6000多吨;河池糯米远近闻名,其中,环江“长北香糯”已有400多年历史,河池发展粽子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河池市委、市政府对高质量发展粽子产业大力支持,与当下职业教育的转型模式不谋而合。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河池职教中心学校强强联合,成立全国职教系统首个粽子产业学院,创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与粽子产业链对接、有特色竞争力的专业群,培养高素质、具有创造力的粽子产业技术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
“粽子学院”成立后,与区内外多家实力雄厚的粽子生产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先后投入300多万元用于粽子设备的采购和人才培养,并采购本土绿色优质食材,加上科学配方,运用最新技术生产,提高粽子的质量。
经过广泛走访调研挖掘和上百次的实验,壮乡寿源粽最终成形。该粽一经问世,就代表河池在2020年、2021年的广西厨师节厨艺大赛上斩获特等奖,逐渐成为河池特产新名片。
一个壮乡寿源粽仅有百来克,里面却“大有乾坤”。生产一个粽子需要粽叶、糯米、黑米、绿豆、板栗、猪肉等原材料,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再到加工、包装、线上线下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河池一系列的产业发展。
据测算,每增加1亿个粽子的销售额,就能有效带动生猪养殖7500头、糯米生产2000吨、板栗生产500吨,解决1800个劳动力的就业,促进地方群众创业就业,赋能乡村振兴,实现“小粽子”拉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从去年端午节至今,短短1年的时间,产业基地就生产销售“壮乡寿源粽”430多万个,聘用城乡富余劳动力和勤工助学学生830多人,粽子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金城江区东江镇加辽村的脱贫户覃花铺,就是通过包粽子走上了致富路。覃花铺平时就很喜欢吃粽子,逢年过节经常自己包粽子,但通过包粽子实现致富却是她从未想过的事情。2020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来到基地工作,凭着娴熟的包粽子技艺和勤劳的双手,她获得了河池市第一届“寿源粽”杯包粽子擂台赛的1万元大奖。现在更有超6000元的月收入,这让她幸福感十足。
“我们通过粽子产业基地,拉动本地区粽子系列产业发展,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服务河池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效巩固拓展河池脱贫攻坚成果。”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韦伟松说。
如何从“网红”变成“常红”,实现产业长久发展?除了保证过硬的质量外,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和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还专门成立“壮乡寿源粽”营销团队,线上直播销售“壮乡寿源粽”,打响线上线下销售战。2021年端午节,“壮乡寿源粽”共销售120多万个,到2022年元旦、春节更是达到了150多万个。每逢假期,“一粽难求”成为常态。
同时,两院校还举办“品味粽香 传承经典”河池市第一届“寿源棕”杯包粽子擂台赛和校园粽子“精英班”比赛,吸引广大市民参与,进一步打响了壮乡寿源粽的知名度。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两院校将重点打造广西乃至全国一流的粽子产业学院,推动商务专业群建设,成立广西河池粽子研发中心,共建广西示范性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种养基地,并辐射到河池各县(区),带动河池粽子产业链建设,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