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采访组

5月18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中国主会场活动在南京博物院举行。除了中国主会场系列活动,全国各地也纷纷推出精彩的文博活动,充分展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面貌,搭建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

展文博魅力

与往年有所不同,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恰逢周一。不少博物馆打破“周一闭馆”惯例,面向公众开放。5月18日前后,各地在举办特色鲜明的陈列展览、学术研讨等线下活动基础上,还通过云展览、云直播等精彩纷呈的线上活动吸引更多观众。

江苏各地为公众献上文博大餐,各类展览展示活动多达400余项。作为中国主会场城市,南京各大博物馆推出了“看南京”“颂英烈”“读历史”“品非遗”“赏艺术”“云展览”六大主题共计74项展览和宣传活动。

5月13日,浙江省龙游县博物馆开馆,拉开了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浙江主场城市活动序幕。“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浙江省推出“浙里光影·云看文博”直播活动,龙游县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良渚博物院、临安区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安吉馆、南湖革命纪念馆、宁波博物馆开展7场直播,进一步推动线上观展的新风尚。

吉林省设立了一个主会场和五个分会场开展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传播方式。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系列活动充分展现吉林省博物馆事业朝气蓬勃的景象,加深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营造全社会关注历史、参与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的良好氛围,推动新时代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

广东省各地博物馆围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广州博物馆与广州地铁联合推出“指间的广州制造——‘广府旧事’通草画文化展”,并策划“无声博物馆日沙龙”,促进社会对听障人士的关注和了解,提升特殊群体对本地传统文化的认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推出“与特别的你云游陈家祠”手语导赏直播活动,让特殊群体也能共享文化盛宴。

上海组织全市88家博物馆在5月16日至18日免费向公众开放,4家博物馆半价开放。此外,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联合举办了“乘地铁 游博物馆”宣传活动,首发“5·18”主题地铁票,并设计投放《乘地铁 游博物馆》优选地图。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黑龙江博物馆之旅”,从黑龙江省213座博物馆中精选15座博物馆,通过VR全景游等方式线上展示各博物馆经典馆藏,全方位展示龙江特色文化资源和独特人文魅力。

新疆各博物馆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推出了体验性、互动性强的系列活动。其中,“国际博物馆日”新疆主会场和田地区博物馆邀请了非遗传承人现场进行非遗表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举办了“五彩缤纷——创意笔筒制作”“‘包’中满满幸福——手工DIY钱包制作”等活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在5月17日推出“夜游纪念馆”活动。

致敬抗疫者

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举办抗疫、战“疫”题材展览,开展致敬抗疫英雄的公益活动、参观专场等,成为各地“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

5月18日,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恢复开放。3月底以来,该馆征集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抗疫见证物。“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该馆邀请这些见证物的原主人,通过“舰证·战疫情”特别直播,讲述战“疫”故事,回顾武汉76天战“疫”历程。

黑龙江省博物馆线上推出“庚子之疫 大爱龙江——黑龙江省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风采展”,分4个单元展出179件(套)实物展品,以此铭记这段特殊的历史,讴歌龙江抗疫精神。

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联合推出的“众志成城——致敬抗疫者图片展”5月18日在广东主会场南海区博物馆拉开序幕。展览分上下两篇,上篇“逆行”介绍冲锋在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下篇“致敬”向每一位参与战“疫”的人民表示崇高敬意。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成都博物馆举行了两场社教活动,带领来自四川省各医院的医护人员走进成都漆器与汉代画像砖的世界。成都博物馆公众服务与社会教育部主任冉静说:“疫情发生以来,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大无畏的担当与奉献精神。以‘国际护士节’为契机,我们启动了为期一周的‘感恩抗疫医务工作者系列活动’,希望通过专场讲解、社教体验等活动,让他们放松身心,愉悦地享受博物馆文化。”

甘肃省平凉市博物馆于“国际博物馆日”当天邀请平凉援鄂医护人员来到馆里作报告,分享抗疫经历,并向他们赠送平凉市博物馆文创产品,组织大家参观文物展览。平凉市博物馆即日起至6月18日,还推出致敬“最美逆行者”惠民活动,为平凉援鄂医护人员,以及全市一线抗疫人员提供专场免费讲解服务,为他们参观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提供便捷服务。

共谋新发展

当前,博物馆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平等、多元和包容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在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增强理解互信与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满足人民多元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的作用正日益显现。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坦言,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本应具有平等性,不断推进文博场所免费开放,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享受同等的公共文化资源。同时,中华文化从历史上就是多元和包容的,而多样性的博物馆所反映的也正是这种多元和包容。原创的展览、社教活动、衍生商品都是博物馆重要的组成部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更要在展览陈列、内容形式、服务配套等方面的创新上下功夫。

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班睿说,博物馆是社会公共服务窗口。除了展览外,博物馆还更加侧重于社会教育职能。在社会服务方面,我们要更多利用博物馆资源,通过“四进”活动等把博物馆产品送到一线去,反哺社会基层公众。同时,注重新媒体端和网络渠道,对传统文化进行多渠道多元化输出,使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加高效,传播范围更广,让更多公众受益。

青岛市博物馆馆长邱玉胜表示,作为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博物馆的发展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青岛市博物馆今年将以改扩建工程为契机,不断增强与社会结合的紧密程度,一方面丰富内容,借空间的扩大,举办更多展览,展出更多文物,讲述更多故事;另一方面,探索开放办馆模式,建立社会策展人制度,打造半开放式文物修复场景,力求将博物馆打造成城市的文化名片和市民的文化客厅。

5月14日,四川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开启线上直播活动。该馆馆长程龙刚表示,“博物馆直播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延伸,是在传播途径上的有益探索。从长远来看,或可成为博物馆多渠道满足公众需求的必然选择,成为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趋势。”

浙江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博物馆将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展示教育内容,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全面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继续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浙江建设、增强文化自信贡献文博力量,让博物馆成为推动社会向多元、包容和平等发展的重要窗口。

(采访组成员:雷琛烨 靳畅 程俣薇 刘玉萍 郑宏敏 丁宁 赵祎多 王思超 白骅 陈俊成 罗赟鹏 张陇堂 肖相波 统稿:王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