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紫荷高慧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是毛泽东的母校,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的二级单位,1963年为宣扬青年毛泽东的光辉业绩开始设立并对社会开放,至今已有将近60年的历史。

直接在文物旧址里面设馆,是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的一大特色。6个展厅、4个辅助陈列厅,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展览主题为“一代伟人从这里起步”。据馆长艾建玲说,这个馆不仅仅影响了中国,还影响了世界,很多亚非拉的朋友都来这里参观和学习。自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在这里取景拍摄、播出后,很多游客更是专程来到这里参观学习,从1963年到2019年初,共接待中外游客近2000万人次。

教育接续湖湘文脉

笔者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时,一群中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冬令营研学实践活动。他们依次参观了青年毛泽东求学、执教、从事革命活动的10个展厅,随后进入纪念馆报告厅观看电视剧《恰同学少年》。

艾建玲介绍,近年来,到纪念馆参观学习的中小学生越来越多。“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是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拥有的第五个国字头

称号,这里能够获评,最大优势就是教育资源。”

她介绍,首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以下简称“一师”)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毛泽东早期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在一师度过的,他在这里建立知识基础、确立信仰、从事建党建团、与杨开慧组成家庭、从事早期革命运动。除了毛泽东以外,这里还涌现出一大批像他那样的爱国青年,比如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等,他们青年时期都在一师求学、励志、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艾建玲认为,不同于很多展馆只展现一位人物或一个事件,一师展现的是一群人在这里成长成才的经历故事,这样的红色资源是非常好的教育素材,在全国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

其次,一师是湖湘文脉的接续者。一师的前身是城南书院,始建于宋,湖湘文化奠基人之一张栻是它的第一任山长(书院讲学者)。宋代时,城南书院的影响力已经遍及全国,理学大师朱熹专程从福建来到湖南与张栻切磋学术。到了清代,城南书院的地位已能与岳麓书院并驾齐驱,当年在城南书院或岳麓书院求学或从教的,就有曾国藩、左宗棠、黄兴,还有张百熙等文化大家。1903年,城南书院改制为湖南师范馆,引进了一批西方课程,中西文化在这里

交融碰撞,吸引和造就了毛泽东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将湖湘的文脉延续了下去。

再次,一师的教育资源充足。“师范馆从1903年开始培养老师,到现在一师还在努力培养老师,教育是我们一直的办学追求。而研学旅行正好是搞教育的,所以这就有了一个高度的契合。”艾建玲说,纪念馆是属于一师的一个单位,第一师范有丰富的师资,所以它有着优越于其他基地的课程开发能力。

课程重在体验熏陶

艾建玲说,为了开展研学实践教育,一师组建了一个由教授、博士组成的师资团队。他们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和纪念馆的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和主题活动设置,保证教学质量。

“研学不同于课堂教学,我们非常注重它的互动性和体验性。每一个主题活动都包含了专题讲座、红色故事、体验活动,还有学生自主的表演、分享。”

据介绍,纪念馆有一个主题活动叫“纪念馆里面的成长礼”,很受学生的欢迎。“入队、入团、入党是学生成长中几个关键的节点。我们将此类重要的仪式放在纪念馆里面举行,能带给学生一个终生难忘的记忆。”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

“信一师”主题活动是纪念馆的独创,它以故事、演讲和表演的方式来呈现先烈们在参与革命时写给亲人的信。工作人员表示:“这些书信往往都是先烈们在极端困难或者自己即将面临死亡的情况下写给家人的。现在的孩子觉得生活很幸福理所当然,不知道当年中国是什么样子,什么样的人为现在获得的幸福生活付出了什么。而从这些书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先烈们为了理想信念勇于献身的光辉业绩,这就让更多的孩子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活动场面是非常感人的,很多学生听了以后都流下眼泪,深受感动。”

配音表演也是一项互动性和感染性强的主题活动。一师课程开发团队模仿湖南卫视《声临其境》节目,将《恰同学少年》中如工人夜校、猴子石缴枪这样一些容易被孩子们

理解、喜闻乐见的故事片段,做成了待配音的作品。孩子们在经过小组PK以后,选出代表到纪念馆来表演,活动受到学生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艾建玲说,纪念馆反对教条式教育,纪念馆所有的红色文化都是以艺术化的形式展示,而不是生硬地讲道理,这样就让孩子们在表演过程中受到感染。“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的鉴赏、吟唱和临摹的活动,意在让孩子们从诗词中去发现毛主席的个人特质,在对孩子进行艺术熏陶的同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受到感染。”

立足教育精益求精

“被评上研学基地还不够,我们一定要把它打造成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青少年红色研学旅行基地,要让大家都想送孩子来这里学习。”谈到未来规划,艾建玲说,要继续完善师资,根据市场反馈来调整教案。为了丰富游客的参观体验、加强学生的互动性、体验性,从今年开始,纪念馆还会建立智慧博物馆,将VR引进展馆。

艾建玲还看到了研学旅行作为新生事物存在的问题。她认为,教育部门和旅游部门目前在研学和旅行上尚未深度融合,这就使很多非专业教育基地、营地有机可乘。“很多基地、营地缺乏师资,不会设置课程、不会开展教学,这样的教育团队有没有资格来辅导学生,是要打一个问号的。这也是为什么研学旅行产品日益丰富,却还会出现学生和家长对产品不满意的情况。”艾建玲表示,下一步,纪念馆方面将利用第一师范的师资优势打造一个专业的研学培训机构,帮助其他基地、营地做好研学教育工作。

如今,许多研学旅游机构热衷于“走出去”,甚至走得越远越好。艾建玲认为,从安全角度考虑,中小学生应该尽量在本地开展研学活动。安全考虑是一方面,旅途花费考虑也是一方面。研学旅游的目的是丰富教学形式,而不是变相攀比。她建议,研学旅游市场广阔,各地教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该提高开展研学旅游项目的机构的门槛,并评估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专业性,以保证学生们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