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东莞乘着改革开放春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实现了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到一座“世界工厂”的发展奇迹。工业化高速推进、城市化一日千里,从前的鱼米之乡、岭南古邑,在时代发展的巨轮中如何留住“乡愁”,守住绿色生态,是东莞在面对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正视的问题。日前,东莞正式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为打造“莞式”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为五大着力点,统筹谋划东莞乡村振兴工作。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不仅关系到乡村人口的福祉,还关乎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东莞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重点开展“打造岭南古村落文化旅游品牌”“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开展乡村旅游宣传推广”“丰富乡村旅游特色住宿体验”“提升乡风文明”五大行动。

目前,东莞乡村旅游初步形成了围绕特色岭南古村落、山水生态区、特色农业区的发展格局,成为城镇居民“5+2”生活模式的主要载体,成为市民省内游的主战场。根据《广东乡村旅游大数据分析报告》,2018年上半年,东莞乡村旅游接待人数2812万人次,仅次于广州,位居全省第二。

挖掘古村落用历史保护乡愁

许多初到茶山南社的人都不会想到,因工厂林立名动天下的东莞,怀里竟然拥抱着这样一个古朴、雅致的古村落,一排排民居古祠红砖绿瓦、翘角飞檐。茶山南社和石排塘尾古建筑群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规模最大、原形态保存最为完整的以血缘为纽带的明清古村落,具有鲜明的广府农耕文化特点和东莞地方特色。

近年来,南社古村落经引进民间资本、聘请专家顾问等方式,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先后活化了“南社人家”乡村风情体验区,恢复了百年民俗活动“南社斋醮”等文化旅游项目,打造了“南社九大簋”“茶山绸衣灯公”等市非遗项目,开发了“南社人家”及“隐香古苑”民宿片区,推出了“莞香茶社”“南社书吧”“香亲盟莞香文化手信”等特色商铺和“非遗墟市”手信街,恢复了旧时南社糖寮古法制糖的场景,探索了一条极具茶山特色的古村落保育活化的路子,被誉为东莞古村落的“南社模式”。2017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已达到1万人次,门票收入实现倍增计划,同比2013年增长了970%,景区旅游综合收益近千万元。

为进一步发挥古村落在传承岭南文化中的作用,凸显古村落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的感召力,在东莞市旅游局提出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东莞国宝级资源的2号工程——古村落历史文化旅游区品牌的工作思路。明确以古村落旅游品牌为主题,整合松山湖、茶山、石排三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确定策划研究范围为6.53平方公里作为品牌发展地区,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该地区的规划招标工作。

据悉,包括南社、牛过蓢、塘尾三个古村落群和松山湖区域内的部分生态湿地,计划以“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古迹”三大核心元素进行开发,打造古村特色旅游线路。目前,南社古村落至牛过蓢古村落之间全长2公里的古村道已完成修复,有效促进了两个古村落与松山湖(生态园)连片协同发展,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前提基础。

玩转“旅游+”用创意添彩乡愁

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金黄稻浪上,鼓声回荡,将艺术与自然完美融合。这个夏天,对于在东莞看过“优人神鼓”表演的观众而言,一定对力量与禅意之间的对话留下深刻印象。来自台湾的著名表演艺术团体“优人神鼓”,在东莞东城周屋创意稻田示范基地热情敲响《听海之心》,让许多人领略了周屋创意稻田的田园风光,感受到东莞美丽乡村的魅力。

周屋创意稻田融合高端艺术演出,是东莞“旅游+文化+农业”的体现。作为东莞都市农业发展的一个亮点,东城周屋创意稻田既具备农业生态功能,又有生态保护和休闲观光功能。周屋稻田亩产400-450公斤,而水稻的收成主要用于分派给社区居民作为一项福利。依托周屋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优势条件,通过利用不同品种水稻的色差,制作精美稻田画幅,将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引入“优人神鼓”的表演给市民游客带来文化的冲击力,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据东莞市旅游局局长董红介绍,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东莞将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市旅游局牵头会同市农业局联合遴选东坑农业园、龙洲湾都市农业观光园、檀香岛乐活生态农场等6家“东莞市农旅融合试点项目”,旨在以此为示范,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旅游创造更多的可观赏、可体验、可娱乐的旅游产品。

不止农旅结合,东莞各镇也根据各自资源,推动“乡村旅游+”。茶山镇大力推进美丽茶山建设,其中,寒溪水村“一村一品牌”创建成效显著,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主打“红色”旅游牌。据了解,寒溪水村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村内存有多位革命先辈故居,主打红色旅游牌不仅为茶山增添了旅游资源,更通过革命先辈的事迹弘扬爱国爱家精神,增强村民向心力,从而推动乡村的发展。

提升软环境用服务温暖乡愁

如今的东莞,很多村庄如脱胎换骨一般,一批批美丽乡村相继涌现。麻涌就是这样一个成功转型的例子。2017年以来,麻涌镇结合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单位与文明创建工作,加大污水废水治理、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打造了村居休闲文化、农业体验、水乡旅游、古村旅游等特色品牌。公厕向来是旅游景点的“短板”,去年,麻涌镇投入2700多万元,对全镇53座现有公厕进行改造,率先实施“公厕革命”。该镇今年还计划拿出3亿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幸福村居建设。

改善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董红表示,东莞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积极推动,同时将厕所建设作为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和评定工作的必备要素。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经济、实用、卫生的原则,积极发动乡村旅游点的厕所纳入国家厕所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定期督查建设进度,同时制作了文明如厕宣传牌,并要求主要景区悬挂。

民宿和房车营地等特色住宿载体,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文化创意的发展提供了土壤。茶山南社民宿和麻涌白房子作为东莞民宿业的先行范例,从延续乡村文化脉络、守护乡村文化生态、留住美丽乡愁出发,统筹了古村里的旧民居,经过精心改造,注入文创元素,让旧民居焕发出与众不同的韵味和雅致。2018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旅游收入40万元;茶山南社民宿也受到追捧,2018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万人次,旅游收入约25万元。除此以外,麻涌岭南盆景文化博览园以盆景造景,以园区自然生态风光为依托,今年推出了水乡木屋民宿区和房车营地,其中商务型和家庭型房车共37辆,2018年以来,景区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收入60万元。民宿和房车等特色住宿业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东莞的住宿业态,满足了新时代休闲旅游度假市场的新需求,提升了旧民居的存续价值和经济效益

董红表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一手牵着农民,一手牵着市民;一手托着农村,一手托着城市;一肩挑着一产,一肩挑着三产。东莞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进农旅融合,打造更多市民和游客喜爱的乡村旅游产品,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陈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