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艳 乌蒙新报记者 杨展凌

“为了人民的健康,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我会一如既往,把当地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这就是水城县优秀共产党员、凉都好医生、优秀基层卫生院院长郑海平的理想信念和执着追求。

1984年出生的郑海平系水城县米箩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自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时刻不忘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做事不声张,勤勉工作,他在行动中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增强自身素养的同时,严格律己,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

郑海平到米箩工作仅一年的时间,米箩镇卫生相关工作得到飞跃式的提升,在他的带领下,米箩镇的公卫、免规、卫生监督、妇保等工作在原来几乎为倒数的情况下提升到免规全县第一名,公卫全县第三名,卫生监督全县第一名,妇保全县第六名的好成绩,医疗业务总收入也从原来的每月不超15000元提升到每月超过1000000元,业务得到大幅提升。

这些年来,郑海平以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践行着自己当年的入党誓言,赢得了组织和领导、同事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每年都被评为县级优秀。

2016年8月被中共勺米镇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7年被六盘水市卫计委评为凉都好医生,2018年被水城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卫生院院长。

严格律己,无私奉献。自参加工作以来,郑海平经常每天都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记得有一次,连续4个多月的加班,导致身体出现体力不支,夜间10点过晕倒在工作现场,后经抢救送解放军43医院诊断为脑供血不足,在住院期间他一直牵挂着未完成的工作任务,要求医院进行了快速的高压氧治疗,在住院期间,该镇党委书记、镇长等主要领导到医院看望并要求必须多住院治疗一段时间,但由于担心工作完不成,在住院5天后强烈要求出院,并在出院当天直接赶往单位,投入到工作中去,经过半年的辛苦和付出,成功把勺米镇免于规划“黄牌”摘除,并使勺米镇公卫工作连年名列全县第一名,使勺米镇卫生计生院临床医疗业务大幅上升,迈进了前所未有的一大步,得到了各级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与认可。

情系患者,心系群众。2017年6月,刚刚调任米箩卫生院任院长的郑海平了解到,米箩镇65岁以上老年人均未进行健康体检,且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居多,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几乎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他马上组织为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并协调六盘水杨光五官科医院一起参加镇卫生院的体检活动,在体检筛查出的白内障患者免费接到杨光五官科医院进行手术。当体检到倮么村时,一位步履蹒跚,双目几乎失明的老人走了过来,当时郑海平马上跑过去,扶住老人,当得知老人叫赵德珍,现年74岁,老半过世多年,有一子患重性精神病多年,老人已经接近失明,经查赵德珍老人患的是老年性白内障,需要到医院手术治疗,但赵德珍老人年事过高,不识字,没有人员照顾,且因是布依族,老人用汉语交流都有些困难,考虑到这些特殊原因,老人的病不可能不治疗,郑海平便用自己的车送老人去医院治疗,晚上下班后又去照顾老人,生活费由郑海平个人出,请当班护理人员打饭给老人吃,这让赵德珍老人十分感动。经过住院、手术十余天的治疗,在郑海平的悉心照顾下,赵德珍老人的眼睛治愈了,出院后,一天,老人迈着蹒跚的步子,来到卫生院,要亲眼看一看郑海平,全体医务人员被老人的执着和郑海平的事迹深深地感动。

健康所系,性命相拖。郑海平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很多,这‎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道义‎所在‎。郑海平同志‎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救死‎扶伤‎的职‎责,‎这不‎仅是‎党的‎教育‎和个‎人良‎好素‎质的‎体现‎‎,也是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无‎限关‎怀,‎倾注‎着她‎‎为拯救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的生命‎而无‎私奉‎献的‎满腔‎情怀‎,充‎分体‎现了‎当代‎医务‎工作‎者高‎尚的‎精‎神风貌‎,他‎勇敢‎的义‎举、‎博大‎的爱‎心、‎无私‎的奉‎献,‎诠释‎‎了医务工‎作‎者良好‎的道‎德风‎尚。‎ ‎

尽心尽力,敢于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郑海平同志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尽心尽职。记得刚刚调到米箩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医院的食堂管理混乱,职工就餐极其不方便,且医院没有水,环境卫生极其恶劣,郑海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马上召开院班子扩大会议,对食堂管理的不正之风做出整改,并着手解决医院自来水的问题,经过一个月的努力,食堂整改好了,职工就餐方便了,医院自来水也解决了,环境卫生也改善了,得到镇党委政府及水城县卫计局的肯定和广大同事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