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白瓷盏,宋代,出土于大同镇红旗中学窖藏,口径15.4厘米,腹径11.8厘米,底径2.5厘米,高5厘米,国家三级文物。

该白瓷盏胎骨较薄而且精细,颜色洁净,瓷化程度很高,釉质坚密光润,为芒口镶银釦器。一般采用覆烧法烧造的瓷器,因口沿无釉,露出胎骨,称为“芒口”,带有芒口的瓷器,叫芒口瓷。有些文献中提到,北宋后期宫廷不用定瓷,就是因为有“芒”的原故。为了弥补芒口的缺陷,官僚贵族在使用时,则多用金、银、铜镶装器口,一则可避其“芒”,同时可显示豪华尊贵。

定窑白瓷的烧造则始于唐代,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为宋代六大窑系之一。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期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开始烧造宫廷用瓷。文/高雪 图/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