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岁的薛常华是区统筹城乡和农林局移民扶贫科副科长。多年来,她辗转多个岗位,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同事和群众的广泛认可。

积 极 成为服务现代农业的多面手

2000年,22岁的薛常华从成都畜牧兽医学校毕业后来到祥福镇日新畜牧站,主要承担动物检疫和防疫工作。对于一个女青年来说,这份工作的时间日夜颠倒,非常特殊。凌晨1点,当大多数人都还在熟睡时,她就已经骑着摩托车在伸手不见五指的乡间道路上行驶了。在薛常华的记忆中,那时的每个夜晚都很忙碌。

2007年12月,因体制改革,薛常华来到祥福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农业综合服务站的工作涵盖了畜牧、农业机械、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相关工作职能。由于站上工作人员少,她不仅承担了畜牧工作,还必须面对其它几项工作,在全新的岗位上,除了熟悉的畜牧工作,其它的她一窍不通。

为了让自己尽快熟悉各项业务,薛常华经常拿着笔记本穿梭在各个办公室虚心请教老同志,并查阅大量专业书籍,学政策、钻业务,把重点、难点、疑点都写在笔记本上、记在心上,并积极参加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她勤下基层,收集归纳整理农民群众在实际生产中的工作经验和好的做法;工作之余,她加强专业技术学习并于2012年6月取得了西昌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的本科文凭,让自己真正成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在综合服务站工作的8年多时间里,动物疾病在不断变化,畜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她常年奔波于各个养殖场,帮助他们建立养殖档案,规范养殖业安全生产,解决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难题,寻求发展“良方”。作为技术指导员,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养殖业)中,共联系40个科技示范户,入户指导400多次,开展12场技术培训,辐射带动420余户。

奔波

她想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薛科长,下周又要到飞龙乡啊?”“恩,去看看上次商定的产业具体实施情况。”

由于业务工作突出,区农林局党组对薛常华的工作岗位进行了调整,2015年10月至今,让她牵头开展更为复杂、更为系统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针对区内,既有10个相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又有精准扶贫户的“一对一”帮扶和“插花”帮扶户的物资帮扶;针对区外,既要对口帮扶简阳市安乐乡、飞龙乡的规划、产业和培训,又要帮扶推进甘孜州对口帮扶县的产业发展。怎么做才能让项目及时落地开花?怎么做才能让产业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怎么做才能精准开展“一对一”帮扶从而改善贫困户现状?怎么做才能做好简阳市安乐乡、飞龙乡以及九龙县的对口帮扶……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薛常华绞尽脑汁,反复与乡镇、村、帮扶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确定最有效的发展方向和帮扶措施;她耐心细致,每个月都到简阳市与安乐乡、飞龙乡,与当地干部深入交流,制定最适合的园区规划和实施计划。

扶贫开发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接手扶贫工作以后,薛常华经常加班加点,有时甚至2个月都没有一个休息日,但她从不因为自己带病工作而叫苦叫累,也没有要求安排休息,只要工作有需要,她就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有人笑她傻,劝她不要那么拼,不要为了工作拖垮了自己的身体。她总是笑着说:“扶贫工作,我想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坚强

病倒后克服困难回到岗位

“怎么,身体不舒服吗?还要喝药。”采访中记者发现,薛常华现在每天都要喝中药进行治疗。“每年到杀年猪的季节,那段时间都是从凌晨1点忙到早晨8点。”不管工作再忙、再苦,她总是坚持在一线。可能是由于常年不规律的作息生活,2005年,年仅27岁的她病倒在了岗位上。

2005年,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受到链球菌病的影响,奔走在第一线的基层农技人员,昼夜不分,薛常华是这个队伍的“主力军”。“起初,我发现自己的腕关节脱落,以为是类风湿。”然而,服了类风湿的药物后,她的身体情况却越来越糟糕。“那段时间,我下午发低烧,晚上发高烧。整个一天精神状况都不佳。”虽然如此,但是薛常华仍然坚守在岗位上,直到后来实在是撑不住了,她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当时我只有27岁,觉得很难过。”然而,生性乐观的薛常华以格外的斗志,终于克服重重困难,以超强的意志回到了工作岗位。

“我们不能选择生,但可以选择怎样使自己的生命过得精彩。”薛常华说,在她生病的时候,得到了身边同事和朋友更多的关怀和爱,她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文/图 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