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勇

教师节临近,“如何给老师过节”“要不要给老师送礼”,成了家长讨论的话题。本来就是个普通的教师节,为何家长们就如此“当个事”而纠结呢?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国家之所以设立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作为家长,对老师表达一下敬意,本无可非议。然而近年来,教师节过得有些变味了,有的家长给老师送礼形式多样,物品高贵;有的直接派出了“孔方兄”祝贺,有的老师拒绝,但也有的对此持“笑纳”态度。

这股歪风之所以有越刮越烈之势,家长、老师双方都有问题。一方面,家长是不想而为之,主因是没有安全感。除了少数富裕家庭,大部分家长都是工薪阶层,日常开支中孩子的教育支出占了很大的比例,本意是不想这么办。但是看到大家都去送,在“谁送了没人关注,谁没送有人记住”的潜规则威胁下,生怕自己不送,孩子会在学校受委屈,不敢轻易拿孩子作“赌注”,送了才心安。另一方面,老师是想不收都难,面对家长的攻势,有的老师实在是盛情难却,有的也并非心安理得。但在大家都默认的氛围中,自己也不想当另类,推辞一番也就只好收下了。当然,这其中不排除有的老师“就好这一口”,才给了家长投其所好之机。

这样看来,这教师节似乎成了“周瑜打黄盖”的“叫事节”。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家长、老师都是互相指责,家长觉得老师没品德,老师埋怨家长不尊师,双方心里都不舒服。这样做的危害不小,家长会以此要求老师格外关注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会不服从管教,老师想管学生也会底气不足。长期下去,那些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老师会感到心寒,那些有钱人会趁机起哄,污染整个社会风气,学校良好的秩序会遭劫,教育资源不公的问题会备受诟病。

应该看到,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反腐力度加大,不仅“大老虎”被关进了牢笼,“小苍蝇”也被拍下讲台。同时,一大批政策法规出台,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正在落实,教师的待遇也在不断提高。

教育领域的反腐“永远在路上”,值得那些还在抱侥幸心理的老师汲取教训,及时悬崖勒马,确保自身的良好师德不受铜臭的侵蚀。作为家长,应增强自信心,充分相信党的反腐决心,走出以“金钱论英雄”的误区,共同呵护好教育环境,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个问题,也并非易事。但只要我们家长、学校、政府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从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做起,就一定会让校风更加风清气朗,一定会让“尊师重教”的传统回归本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孩子在学校请你放心,但这礼我坚决不能收。”“老师你辛苦了,祝你节日愉快。”“啊,每当想起你,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这种美妙和谐的交响,应该回荡在每年的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