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青神竹编、丹棱唢呐、钦斋泥塑……在这个暑期,我市非遗传承人依次走进“眉山市非遗讲堂”,讲解非遗历史,示范制作过程,让现场的孩子们感受了非遗之美。

非遗讲堂 丰富暑期生活

“这是手工拉坯,接下来还有手工刻花、素胎上釉、入窑烧制等很多环节。”8月10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仁寿陶艺”传承人蔡中云在讲台上边讲边示范,讲台下,一群十来岁的孩子听得入迷,有的还在笔记本上记下要点。这是暑假期间在“眉山市非遗讲堂”上发生的一幕。像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堂,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了儿童的暑假生活,今年暑假,“苏东坡传说”“剪纸艺术”“仁寿陶艺”等内容丰富的非遗讲堂,已经举办了十余课。

李晓苹是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特聘副馆长,在博物馆讲了15年的苏东坡故事,她极富感染力的讲解在游客当中很有名气。如今,苏东坡故事已被我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讲堂上,李晓苹通过“说、唱、演、译”的方式,把苏东坡诗词“翻译”成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讲解苏东坡传说。“老师讲得太有趣了!我明天就想去三苏祠,再了解了解苏东坡的故事。”来听非遗讲堂的陈冠羽同学说。

苏喜亮,著名书法家,苏轼三十六世孙,是苏裔苏体书法传承人。苏喜亮遍临诸家名帖,重点研习祖书,重形尚神,力求布局、笔墨、气韵皆妙,几十年如一日,渐由“入贴”到“出贴”,处处再现东坡墨迹遗风,达到情至、形至、神至。在活动中,苏喜亮从书法艺术和毛笔字的区别讲起,悉心向大家讲析初学书法从哪里入手,到如何“摹帖”到“临帖”,讲解了初学书法到继承传统的必由之路,让孩子和家长们了解到书法的精妙之处。苏喜亮还现场为大家示范了苏裔苏体书法,从纸张、裁纸、笔墨、握笔姿势向大家讲解示范和答疑解惑,并一气呵成写下“立德树人”四个大字,让孩子从中感受东坡文化的精神。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在非遗讲堂上,东坡小学美术组组长杨芬老师用剪刀在折纸上“咔嚓”几下,再把纸摊开,一幅精美的剪纸画就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引得孩子们惊叹连连。

精彩的“眉山市非遗讲堂”开办以来,每一场都座无虚席,掌声连连,非遗传承人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在润物无声之中,给孩子们上了生动而精彩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