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德保讯 德保县那甲镇大章村陇忙屯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黄志佰,这段时间闲不下来。他每天到村“扶贫车间”采桑喂蚕,打扫蚕房,忙得不亦乐乎。

  黄志佰家中只有他一个人,今年50多岁。前几年的一场大病把他家弄得穷困潦倒,因此,2015年贫困户精准识别时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往年的这个时节,黄志佰早出晚归,一头扎在地里,收玉米、割稻谷,收入微薄。“种一年地,刚好能养活我一个人。”对此,黄志佰很无奈。

  今年,村里成立“扶贫车间”,黄志佰把家里的田地全部流转给“扶贫车间”种桑养蚕。他成了“扶贫车间”的工人,在“扶贫车间”里干活,老板给他每天100元工资。“一年365天,一年干100天的活,收入也有1万元。”黄志佰很保守地算了一笔账,脸上却挂着笑容,感觉这收入怎么算怎么划算。

  原来,在2017年,大章村掀起了产业发展浪潮,大力发展种桑养蚕,并成立一个“扶贫车间”。村干部动员群众把土地流转到“扶贫车间”,或是以土地入股。据统计,目前该村种植桑园1000多亩。

  “把大部分耕地流转发展种桑养蚕,并不是要吃大锅饭,而是要更好地发展产业,实现乡村振兴。”该村支书梁智泉告诉笔者,“村里不但发展种桑养蚕,还探索生态养殖业,目前建成生态流水养鱼池50亩,稻田生态养鱼100亩。”一时间,村里产业风生水起。村民从流转出去的土地收租金,从“扶贫车间”分取红利。目前该村有9名贫困村民被吸纳到“扶贫车间”务工,一个月收入1500元~2000元。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农民脱贫致富有了更足的底气。”梁智泉对大章村未来生态美、百姓富的景象充满信心。 □潘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