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润物无声。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德保县通过文化扶贫,整合资源,着重推进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重点补齐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短板”,有效激活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对美好生活更有“获得感”。

  山歌传万家 扶贫政策暖人心

  “牛儿不壮难耙田,人不自立苦连连;爬过这座贫困山,小康大路在眼前。”这是马隘镇排留村2018年“红五月山歌节”的山歌唱词。该村是2017年度脱贫出列村,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深有感触。

  德保县有36万人口,其中壮族占98%,是壮族人口集聚地,唱山歌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习俗已流传上千年历史。如今,该县12个乡镇保留传统歌圩29个,县城文化公园山歌角更是逢“三六九”圩日歌声不断,德保壮族山歌已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5年以来,该县党委、政府及宣传文化部门充分利用当地群众喜爱唱山歌、听山歌、逛歌圩的习俗,把十九大精神、精准脱贫等编成歌圩山歌比赛题目加以传播,每年各类歌圩节参与民众达20万人次。县移民局还把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内容刻录成DVD碟片2000多张分发到村屯农户,深受群众欢迎。该县通过通俗易懂的山歌传播,使农村千家万户群众了解了党的扶贫政策,促进了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的行动自觉。

  壮剧谱新曲 脱贫故事鼓志气

  壮剧也是该县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与德保壮族山歌一样,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县共有业余壮剧团25个,其中农村业余演职员1000多人,他们白天干农活,晚上排练,逢年过节又活跃在各村屯演出。近几年,该县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编写与脱贫攻坚有关的剧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扶贫政策。

  2017年7月22日,由德保县马骨胡艺术中心排演的现代壮剧《第一书记》,代表广西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参加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会演,成功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近30家驻京主流新闻媒体到场进行报道,并荣获中宣部、国家文化部授予的荣誉牌匾及证书。这是该县把壮剧艺术与精准脱贫完美结合的一个典范。

  该剧在龙州、右江、南丹、蒙山、德保等县(区)巡演,激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反响。德保县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以剧中主角第一书记为榜样,为脱贫攻坚奉献自己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几年,该县涌现出许多优秀第一书记、优秀扶贫工作队员、脱贫典型户等。今年6月,该县共表彰了2017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乡镇、先进村、先进后援单位和帮扶爱心社会团体等37个先进集体,优秀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扶贫信息员、村干部、致富带头人、扶贫爱心人士、帮扶干部和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59名。德保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了介绍先进人物典型事例的专题片在全县播出,县委宣传部同时主动向上级各类媒体推介这些先进典型,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形成了学习宣传先进事迹、全力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的良好氛围。

  诗书画影视 谱写和谐新篇章

  今年5月2日,“图说扶贫”画展在广西艺术学院漓江画派艺术研究中心美术馆开幕。广西艺术学院派驻该县东凌镇多脉村第一书记尚新周是这次画展全部97幅作品的作者。

  尚新周于2015年10月开始到该县担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长,他把扶贫工作的点点滴滴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增进了与当地群众的思想沟通。他画下当地群众的土鸡、黑猪等向外界推销、推介,引进资金加快当地的产业发展。尚新周这种“文化+扶贫”的别样故事受到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网、央视网、新华每日电讯、《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多家媒体先后作了报道。

  同时,该县在城乡路口设置精准扶贫内容的大型宣传广告、灯箱,开展墙报、板报宣传,还定期举行扶贫书画展、摄影展、诗会,送春联下乡活动。县电视台开设《精准扶贫 决胜小康》专栏节目,录制播出脱贫攻坚电视访谈栏目《共同关注》,增开《德保壮语新闻》。每周编发以脱贫攻坚内容为主的《德保政讯》手机报,每期覆盖4万多个手机用户。通过这种艺术形式的耳濡目染,让全社会更加关注脱贫攻坚工作,力争形成实现全县脱贫攻坚的合力。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该县社会力量参与捐赠的资金、物资达150万元。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弘扬核心价值观

  该县认真实施国家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贫困人口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着力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扶贫和扶“智”结合起来,激发干部群众改变本县贫困落后面貌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该县先后建设了县民族文化中心、县体育馆,新组建德保电视台、广播电台,正在建设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合一”新场馆,筹建县群众体育中心。到2017年底,全县共建成覆盖12个乡镇的8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并相应建有篮球队和文艺队。此外,还建有86个农家书屋,2017年为535户贫困户赠送电视机和卫星接收系统,农村电影放映做到每村每月一场电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送下乡、免费培训艺术人员也在按计划进行。在县城新建幼儿园、小学各1所,确保移民搬迁子女就近上学。

  目前,该县正在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中开展“争创五个红旗村”活动,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树立“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激发村“两委”干部和广大群众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推进任务中争先进、立标杆,示范带动全县农村各项工作整体提升,为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同时,评选“五好家庭”“五好村民”等模范典型,营造奋进、友爱、和谐的农村社会氛围。

  该县通过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有效地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贫困群众的精神动力,促进了农村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懒惰思想、遇事不信科学宁信封建迷信的陋习,自觉抵制“黄赌毒”,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