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晓峰 通讯员 耿洋洋

8月22日,天刚蒙蒙亮,西峰区后官寨镇马集村的周化隆拿着凳子、铁铲和橡皮筋进了蔬菜大棚。这些日子,正好赶上小油菜价格好,他要趁着太阳还没出来,抓紧时间多采摘些小油菜,争取多卖点钱。采摘、捆绑、晾晒、装筐,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便驾驶着电动三轮车赶到西郊菜市场交菜了。

每年农历二月,周化隆就钻进大棚里,旋地、播种、施肥、锄草,一直忙到五茬小油菜全部采摘下来,差不多已经过完年了。忙碌之中,让周化隆感到高兴的是自己终于可以脱贫了。

今年47岁的周化隆,原本靠在外干砖瓦活维持生计,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化隆了解到种植大棚蔬菜效益可观,便回家一门心思学起了油菜种植技术,可是由于缺乏资金,只能在家尝试种植露天油菜,日子一直不见起色。

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周化隆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贷了5万元贴息贷款,搭建起4个小拱棚种植小油菜,扩大了种植规模。如今,凭借他勤劳的双手,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周化隆算了一笔账,每棚小油菜能产1500斤,4座大棚每茬产量大约6000斤,五茬小油菜产量3万斤,按平均每斤1.5元的价格,年收入近5万元。周化隆说:“种大棚油菜是个不停点的活儿,起早贪黑,周而复始。但这样的辛苦十分值得,大棚油菜能提早上市,水分足,叶面好,卖起来不费事,今年,我已经收入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