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4.0”的热潮从德国涌向全球及“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正将未来制造的愿景变为现实,以期在数字化引领的工业变革中尽早谋篇布局。
数字化工厂是迈向智能工厂的基础。数字化工厂是指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是现代数字制造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具有其鲜明的特征。
数字化自评和诊断是数字化工厂规划的依据。数字化诊断是制造企业数字化工厂顶层设计与规划的有效依据。
制定数字化企业愿景与目标。智能工厂将取代现在单一的工厂,并且具备更加柔性和智能的能力,支撑更快产品投产与下线。智能工厂将包含“智能化生产技术”,包括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生产运营管控、应用链管理、实时数据库、先进过程控制,以及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大数据处理、云计算技术、增材制造等新技术应用。
做好数字化工厂顶层架构设计。智能工厂设计与建设的关键是数字化,只有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引入智能设备、制造智能、商业智能等“智能基因”,才能最终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工厂,因此,数字化工厂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在制造企业推行智能制造显得非常重要。
做好数字化工厂规划涉及的关键技术。智能工厂代表了一场产业革命,不仅是创新意义上的,也是在节约生产时间、成本等方面卓有成效、最大程度提高生产力的革命,由此给制造企业创造出更新更大的机遇。
如何打造数字化工厂?
绘制数字化工厂战略。制定数字化工厂战略前,企业需要认识到自身目前的成熟度,确保人才和技术得到同等的重视,聚焦能带来价值最大化的项目。需要组建一支由高层、中层以及车间工人组成的支持者队伍,共同推进战略落地。
设立试点项目。通过试点,企业能发现最适合自身的方式,将速赢的成效展现给整个组织并获得它们的认可,进而争取到资金用于大规模的推广。由于数字化工厂可能给整个劳动力带来深远变革,所以需要让工人加入到试点工作中。
确定所需的能力。数字化工厂的目标并不是实施最酷炫的新装置,而是达到提升效率、改善质量或增强业务本身等特定的目标。应根据试点经验,从组织、人才、流程和技术四个战略的维度,结合企业的生产战略和整体业务目标,详细勾勒出数字化工厂所聚焦的能力以及工厂体系的架构。
成为数据分析和互联方面的领先者。流程及质量改善、资源管理、预防性维护,在数字化工厂里,这些解决方案几乎总是与互联息息相关。传感器协助收集数据,在信息层进行分析,然后传回联网的物流设施和生产设备上实时调整生产。每家企业都需要熟练掌握能生成和传输数据的互联工具与系统,以及用于改善效率和质量的分析工具。
将数字化工厂与企业数字生态圈结合。在推动数字化工厂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都将精力集中在各个工厂内部的纵向整合。在工厂内部实现MES系统和ERP系统的连接,确实能实现显著的改善。但作为数字化生态体系中的一部分,数字化工厂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当企业横向地将整条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和客户信息与数字化工厂进行整合时,将能带来更大的效率提升。
(稿件来源:国匠智能制造培训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