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敬芳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是终生难忘的,平时他们总是深深地藏在心中的一个角落里,但在某个时刻它们会一下跃出脑海。那些人那些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我学历不高,屈指算来整个求学阶段也就12年。我的小学老师姓李,我的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在她的教导下成长的,她是我们村唯一一位正式老师(还有一位是代课老师),学校的一切杂事都由她来管。我上小学时,她已年近50,头发花白,戴着一副老花镜,带我们两个年级:一年级和四年级,既教语文又教数学偶尔还教我们音乐。我们一个年级有八九个孩子在同一个教室里,通常老师先让四年级预习,给一年级讲完课后再给四年级讲。李老师特别严厉,每个孩子都非常怕她,但教学很好。记得我们那一级每次期末考试成绩都能进镇上前三名,这对我们那个小村庄来说是莫大的荣耀。李老师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李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好多从那时候学会的学习方法我都会继续传授给儿子。

初中是在镇中学读的,课程多了老师也多了,但印象最深的是教我们语文的韩老师。韩老师是在初三才教我们的,他中等身材,说话慢条斯理,走路轻手轻脚的,颇有一股书生气质。很少见韩老师虎着脸,他总是笑眯眯的。韩老师对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会表扬,在那个实行打压教育的年代,韩老师的教学方法如一股清流潺潺流进我们的心中。永远忘不了韩老师指导我们写作文的情景。在教我们写书信时先让我们听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几遍过后再让我们对照书本找出这封信的格式哪里不对。寓教于乐,又其乐无穷。那时,我写过一篇校园生活的作文,老师画了很多红圈圈,那是我第一次因写作受到表扬,也是从此开始,我喜欢上了写作。

进厂后,遇到了我工作后的第一位老师——于老师,在企业里应该叫于师傅吧!开行车是一个技术活,除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外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跟着于老师学徒6个月,前几个月基本没干过活,一有空闲就练稳钩,枯燥乏味。老师从来不讲什么大道理,每当看我练得不起劲了,就会讲一些笑话来听,逗得我哈哈大笑之后继续练车。记得那时我们一起入厂的几个小伙伴都已经“干活”了,只有我还处在“稳钩”阶段,一度还以为老师不想教我呢。事实证明老师是对的,正是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我才能在后来的技能鉴定中稳扎稳打一路过关,直至考到高级技师。

我是一个不太会表达的人,内心纵有千言万语,见面还是不知怎样去说,老师们的恩情却是永远铭记在心的。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所有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