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稷王山下,一场关乎31万后稷儿女幸福感的治理变革热潮翻涌、渐入佳境——
在稷山县联众农业专业合作社,百亩小麦收割正酣,奏响夏粮丰收的欢快乐章;在山西永祥煤焦集团有限公司,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互融共促,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新晋“全国文明单位”大佛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代表围坐畅谈,共商社区大小事……
这样热气腾腾的场景,正是稷山县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工作的生动缩影。
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在基层。今年以来,稷山县锚定“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坚持把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作为党建工作“一号工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下实功、在集体经济发展上见真章、在乡风文明建设上出新招、在矛盾排查化解上用真劲、在强化基础工作上提质效、在锤炼干部队伍上见实效,奋力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锚定“一号工程”,奏响治理强音
“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县上下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提振精神状态,理清工作思路,强化责任担当,以基层治理的实际成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稷山县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专题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稷山县委书记吴宣掷地有声的动员令,如战鼓催征,激荡全县干部群众的奋进之心。
号令既出,动若风发。稷山县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姿态,迅速拉开创建大幕。县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牵头抓总,召开专题会议,狠抓一线调研,持续为创建工作引领方向、校准航向。
具体工作中,该县力求精准破题,围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等重点工作,从重点领域攻坚突破,带动创建工作全面落实。同时,要求挂图作战,对照市委实施方案4个方面24项工作任务,结合稷山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以“三大工程、九个行动”为框架,提出了27个工作任务39项具体举措,并建立“每周一整理、每月一盘点、每季一调度、半年一研判”工作机制,通过专班跟进指导、靠后工作黄灯预警、示范案例宣传推广等方式,推进各项创建任务高质高效完成。
如何将“千条线”拧成“一股绳”,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稷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润认为,关键是要紧扣目标所向、问题所在、群众所盼,紧盯时间节点,细化任务清单,逐项攻坚突破,有力有效把短板补长、把长项做强。
筑牢“红色堡垒”,激活善治细胞
提高基层治理水平,首先要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起,使之成为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主心骨”。
推进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创建工作中,稷山县坚持固本培元,以“一盘棋”思维统筹基层党组织建设。
该县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由县级领导包乡联村进村组、进农户,紧盯10类重点问题情形,精准确定16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按照要求落实“四个一”工作举措,切实凝聚整顿合力。
推进乡镇党建办公室实体化运行。选优配强工作人员,统一标准建强工作阵地,形成由乡镇党委牵头抓总、党建办公室具体执行、村党支部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
推动城市社区党组织实体化运行。搭建小区党组织架构,选优配强班子,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定期议事机制,结合居民需求开展活动,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服务居民实效。规范调整网格设置。在全县共划分96个社区网格、329个农村网格,共配备网格员432人,实现“全域覆盖、无缝衔接”;精简整合村级工作力量,逐步实现村组干部、网格员、网格党组织负责人等多员合一。
如何让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西社镇探索打造“村企结对·强村富民”党建品牌。在稷山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该镇积极促成山西永祥煤焦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与清水庄村党支部签订村企结对暨党建共建协议。一方面,优化村企党建阵地共享模式,探索实施党员能人“双培双带”计划,推动企业技术骨干到村党支部任职、输送村里优秀党员到企业锻炼。另一方面,企业实施服务下乡活动,开展村庄飞线治理、农户电路维修、村庄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建设和美乡村。
着力建强党的基层组织,稷山县还在实现全面覆盖上下功夫。
在翟店镇翟东村,包装印刷协会党支部的成立,让特色产业与党建深度融合。曾经,这里的包装印刷企业各自为战,如今在党支部的引领下,企业抱团发展,产业提质增效,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而稷山县外卖送餐行业联合党支部,则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新”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新”动能,骑手们化身“移动网格员”,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不仅送来了美食,还传递着文明新风。
点燃共富引擎,拓宽发展路径
烈日当空,位于翟店镇小宁村的联众农业专业合作社晾晒场上一片金黄,合作社农户驾驶三轮车拖着耙子来回耙动,让每一粒新麦都能充分沐浴阳光。村委会副主任侯忠安介绍,今年合作社种植小麦1100多亩,目前正在大面积收割。
小宁村近年来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中经营种植业”发展模式,推进粮食作物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种植,并规划建设了高标准晾晒场、粮食库、石磨面粉厂,打造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粮食产业链。
在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工作中,越来越多像小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路径在全县范围内得到推广。这种示范效应如春风化雨,催生各具特色的产业形态。
太阳乡后稷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机制,实施“五统一分”管理模式,推动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范化,目前已培育27个中药材合作社,形成黄芩、板蓝根等优势品种集群。稷峰镇加庄村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将荒废垃圾场改造成现代化蔬菜大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走出一条“变废为宝、产业兴村”的新路子。清河镇荆庄村以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农业、工业两手抓,一方面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行“党支部+产业合作社”模式,成立稷爱民桃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稷爱民”油桃品牌,擦亮荆庄无公害油桃新名片;另一方面,坚持发展金刚石加工产业,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固定分红+收益分红”的利润分配模式,蹚出“党建引领、工农互促、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这些成功实践,印证了党建引领对于基层治理的核心驱动作用。为进一步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实现集体与群众“双增收”,稷山县出台《2025年村级集体经济消弱培强提质倍增行动实施方案》,围绕消弱和培强精准施策。
该县全面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农村“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对新发现的资金管理不规范问题进行整改问效;常态化开展“清化收”工作,有效规范各类合同;全面理清农村集体“三资”家底,科学建立全县统一格式的资产资源登记台账,为下一步盘活利用村集体资产、资源打好基础;做好村集体经济发展竞争立项工作,召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评审会,确定扶持村并进一步完善项目,确保资金到位、项目落地。
弘扬文明新风,绘就和美底色
“胸前佩戴大红花,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说起4月份村里办的那场表彰大会,稷峰镇姚村“好婆婆”荣誉获得者原喜竹滔滔不绝,“说实在的,当了婆婆,就得将心比心,就要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疼爱儿媳妇。”
作为国家级、省级“美丽休闲乡村”,地处万亩枣园核心区的姚村美在“颜值”,更靓在“气质”。该村近年来着力打造集“精神家园、文化乐园、休闲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于一体的乡风文明阵地,通过举办“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涵养了崇德向善的家风民风,更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村风社风,成为稷山县乡风文明建设的一面旗。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乡风文明是乡村全面振兴之魂,是基层治理的精神支撑。积极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就要持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
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稷山县积极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工作。针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及农村“36岁习俗”等移风易俗领域突出问题,推动全县135个村、14个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确保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在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方面,稷山县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创新开展“文明集市”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通过近距离、面对面的宣传方式,打通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移风易俗工作扎实推进,文明实践活动有效开展,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在稷山县社区服务中心东渠社区,居民杨嵩和张一可选择“零彩礼”结婚,在全县树立了文明婚嫁的新典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稷山县委宣传部培育选树优秀典型,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嫁观念。
培育和涵养文明乡风必须多措并举、持之以恒,既要找准推动力大的好办法,也要用好撬动性好的新办法。
稷山县相关部门今年还充分发挥优秀文艺作品育人化人作用,组织民间文艺爱好者以孝老爱亲为主题打造小品《要为和谐添光彩》,以倡导文明新风为主题创作舞蹈《文明新风舞出来》。同时,组建由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为主要成员的移风易俗宣讲团,深入乡镇、村、社区开展移风易俗理论宣讲,营造了“移旧俗、除陋习、倡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
织密平安网络,夯实幸福根基
基层是社会治理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最前沿,做好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则是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重要手段。
太阳乡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室里,一场关于宅基地的调解正在进行。综治办主任董合龙和专职调解员午娟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地为当事双方做工作,直至达成和解。
古有后稷教民稼穑,今有“新时代后稷教民劝和”。在长期调处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太阳乡探索形成了“四线五对接”推广法,即构筑来访人员反映、日常走访排查、委托调解、上级移交“四线排查”收集模式,建立完善公调、访调、诉调、政调、检调“五调对接”纠纷化解体系,健全完善形成了“征求意见—委托调解—司法受理—联动调解—出具调解协议”调解处置流程,确保每起调解案件能够做到事心双解、善始善终。
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稷山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太阳乡重点推广实践运用新时代“后稷教民劝和”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法,力求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做法。
“政善治,事善能”。筑牢基层治理和谐根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是固本之基,更要以精准服务打通治理末梢。
经过精心升级改造,稷山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大厅前不久以全新面貌亮相。亮堂通透的空间里,功能分区合理、标识清晰醒目,成为守护全县平安的坚实阵地。
稷山县坚持“标准化引领、实战化导向”,构建“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协同治理体系,整合政法委、信访、司法等7个常驻部门及9个轮驻部门资源,设立“一厅四室”,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在此基础上,该县强化信访、公安、司法等多部门协同配合机制,统筹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常态化开展矛盾排查工作,做好各类重点人员的摸排管控,开展信访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动态响应的基层治理安全网,让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解决在一线。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大佛社区创新“三级议事平台”,构建立体化、精细化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社区层面,搭建“运事好商量”平台,聚焦关乎社区发展的重大事项,以集体智慧谋篇布局;小区层面,设立“说事议事”平台,精准对接居民日常诉求,切实解决民生之忧;楼院层面,则推出“巡访观察”平台,主动排查矛盾隐患,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三级平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形成了从宏观决策到微观治理的完整闭环。
从夯实基层组织到壮大集体经济,从涵育乡风文明到筑牢平安防线,每一处治理创新都在诠释“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面向未来,稷山县将进一步以治理创新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全市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注入强劲动能。
本版策划 雷哲侠
本版文字 付 炎 摄 影 栗卢建
本版责编 付 炎 校 对 孙 勇 李丹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