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顺庆三对夫妻相约离世后捐献遗体
南充晚报 2019-07-17 11:44:43

“终于圆了我们这几个老朋友共同的心愿了。”7月13日,家住顺庆区中城街道合众街社区的田清华夫妇、滕彩明夫妇和曾万琼夫妇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郑重地填写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这三对年过六旬的夫妇自愿在离世后将“遗体”用于医学事业,将自己的身体器官用于需要救治的人。

捐献登记 三对夫妻完成心愿

“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一直都有,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落实, 退休后这个愿望愈发强烈, 我觉得是时候完成自己的心愿了, 于是联系了市红十字会,表达了捐献的愿望,今天终于给办成了。”66岁田清华告诉记者, 离世后将遗体器官捐赠给社会是他们6位老朋友计划了多年的一件心头事儿。

图片  ▲ 老人们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

为什么会做这个决定呢? 老人们的回答都很实在。

“其实也没啥特殊的原因,为儿女减轻负担,还能为社会再做一点贡献,我们都愿意。”田清华说道。

“不论是捐献器官还是遗体,我们夫妻俩都没有问题都可以,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65岁的滕彩明对于自己的这个决定很坦然,他说,他和妻子已经约定好,不论谁先离开人世,留下的那个人一定要落实捐献的相关事宜,真正地去帮对方完成“心愿”。

当谈及捐赠遗体用于医疗救治是否与传统观念有冲突时, 老人们的态度非常明确。“去世火化了啥都没有, 把遗体器官捐出去还能帮助更多人, 能给社会做点贡献,多好啊,女儿也很支持,多好啊!”64岁的曾万琼说道, 她和朋友们一起进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成为志愿者,就是希望人们能够改变观念,接受了将人体器官(遗体组织)作为延续生命价值的一种方式。

离世之后 能用的“零件”全部捐献

“一对角膜至少可以帮助两人重见光明,只要是能用的(器官)就都捐了。”65岁的苟海云坦然地告诉记者,就算身体上的“零件”不能用,但是捐出遗体为医学事业做贡献,也是件高兴的事情。“人走了, 留着这副皮囊也没用, 争取多发挥点余热吧。”

“捐献器官,除了本人意愿外,最重要的是获得家人, 特别是子女的支持。”田清华说,她很理解的亲人的不理解,“孩子们都很孝顺, 这是好事情, 我就只能耐心地做工作呗。”田清华说, 如果能把有用的器官捐出去,就当自己还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不也挺好吗?

田清华的想法, 也是其他几位老人的想法,同时,让人欣慰的是,老人的家人也支持他们。 老人们都说, 如果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后还能做出一点点贡献, 这辈子也算是值了。

记者手记

遗体(器官)捐献涉及个人价值观、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舆论, 但这并不妨碍老人们对生命归宿和价值的理解。 老人去世后为现实世界留下一双眼角膜或是一个器官, 不仅可以帮助更多的人重获新生, 也可以提升老人乃至全社会的奉献精神, 实现人身价值。田清华、滕彩明、曾万琼、苟海云等6位老人用这种方式为人生的谢幕增添了新的意义。我们也相信,在这些热心市民的带动下, 会有更多人参与到人体器官捐献行动中来, 为需要帮助的人群带来希望。

(原标题:三对夫妻六个老朋友 相约离世后捐献遗体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