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小餐桌 折射时代大发展
今日顺庆 2019-06-20 18:02:22

今日顺庆 谷芳

从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到生活用品凭票供应;从解决温饱问题到绿色健康生活成为新时尚……这是顺庆区北城街道延安路社区居民弋里奇最深的印象。普通市民小餐桌上的菜肴,不仅满足了日常的味蕾,也反映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如今,新中国迎来70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春风化雨,70年沧桑巨变,作为与新中国同龄的弋里奇,日前向记者讲述了他与祖国共成长的故事。

粮油定量供应  一代人的特殊记忆

“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家都住的是茅草房、土墙房,外面下大雨,屋里也是‘情深深雨蒙蒙’……”在延安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头发花白的弋里奇与另外一名70多岁的老人李光继向记者讲述着他们的故事。

在弋里奇看来,百姓小餐桌上的变化是70年里最直接、最直观的变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通百姓家的小餐桌陈设简单,一张四四方方的木质八仙桌,配上几把做工粗糙的雕花椅子,漆上朱红的颜色,就算是相当的洋气。”弋里奇笑着说,桌上时常放上一个老式茶瓶,几个红白相间的“双喜”搪瓷杯。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南充市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都要需要政府发放的“号票”(购物券)。居民拿着粮票、肉票、布票、油票等,到为数不多的指定地点购买猪肉、米面等,在买这些东西时往往还要排起长长的队伍。

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弋里奇对于“票”的记忆尤其深刻。他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在南充求学、生活,直到1969年作为青年知识分子参与上山下乡到潆溪当知青,票证制度一直都伴随着他的生活。

建国初期,因为国家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物资匮乏,“定量供应”成为计划经济时代的“网红”词汇,也成为一代人最深刻的记忆。“那时根据劳动力差别、年龄等来划分口粮标准,一般居民每人每月半斤肉、半斤食油,25斤粮食。”弋里奇说,萝卜、大白菜、红薯“老三样”则是餐桌上的主菜。

“家家户户流行腌制咸菜、红豆腐、豆瓣酱,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舍得吃顿肉。”李光继老人补充道,一到年底,政府会增发春节购买猪肉、白糖、糯米、糕点等“号票”。为了能在节日期间大饱口福,大家不畏严寒,半夜三更就出门排队等候。“节日期间肉类,副食品等十分紧俏,有好几个春节,我都是凌晨四五点起床,跟着父母亲排队到中午才把东西买到手。”李光继表示。

物质供应充裕 下馆子成为生活常态

1981年,在乡下当知青的弋里奇回到城里,进入南泰集团成为一名企业职工,每月40多元工资。“回城不久,南充市郊各乡就开始全面推行包干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户经营相结合。”弋里奇说,一个新时代随之而来。

“当时,最大的变化就是可以想买啥就买啥。”弋里奇感慨地说,80年代前买什么都要凭票,有钱也不一定花得出。改革开放之后,物资供应充裕 ,“票证时代”、“供给时代”、“排队时代”成为历史。随着商品经济日益活跃,老百姓的“菜篮子”日益丰富起来。

李光继老人记忆犹新的是,以前家里常常将一个鸡蛋分为两半,一人吃一半。到了市场经济时代,米、面等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食,玉米、大豆等粗粮成为配角;每天都能吃上鸡蛋,吃肉的次数增多。“逢年过节才有的红烧肉、鸡鸭鱼等在平常的一日三餐中也渐渐增多,隔三差五都会打个‘牙祭’,再也不存在饿肚子的情况。”李光继说道。

尤其让弋里奇高兴的是,其工作单位在金鱼岭正街为员工修建了福利房。“两室一厅一卫,50多个平米,粉饰一新。1991年通上了天然气,不久,又安上了热水器。”弋里奇说,烧饭、炒菜用的煤球、蜂窝煤、煤炉渐渐退出居民的生活舞台,餐桌上的果篮里一年四季都装满了各种时令鲜果。

90年代,南充居民已经不在满足于能吃饱饭,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开始迈出家门、步入饭店;小饭店、小酒馆等餐饮行业应运而生。“ 人们逐渐讲究吃出面子,吃出味道,在延安路、金泉路、北湖路等地,火锅店、串串香云集,当时金泉街等地还形成了以火锅为主的‘好吃一条街’。蜀一火锅、乡巴佬火锅、过江龙火锅在那时风生水起,往往人满为患……  ”弋里奇说。

回归家庭餐桌  健康饮食成为新时尚

21世纪初,因为企业改制,弋里奇下岗,随后到延安路社区第四党支部担任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到延安路社区时他已50多岁,工作闲下来了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转转路、买买菜、做做美食。

随着生活的富裕,交通的便捷,普通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吃到鲜虾、活鱼、活蟹,猪肉、羊肉、牛肉更是餐桌上的“常客”,肯德基、麦当劳、日式料理、意大利比萨、韩国烧烤、越南菜等,在城区随处可见,成为年轻一代人的喜爱,市民不出南充就可以吃遍全国、吃遍世界。

“2000年初期,大排档、地方特色小吃、茶馆、酒吧等餐饮业在顺庆如火如荼。兼卖冷食、小炒的夜啤酒摊成为年轻人请客聚餐的一个去处,生意火爆。”弋里奇说,如今,速冻水饺、包子、牛排等方便食品琳琅满目,外出就餐、点外卖是家常便饭。

弋里奇告诉记者,几十年来,由于高油、高糖等不良饮食习惯,高血脂、糖尿病、超重等“富贵病”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管住嘴、迈开腿”,合理饮食、健康生活等理念成为新时尚。不少市民从下馆子重新回归到家庭小厨房、小餐桌,有机蔬菜、有机水果备受追捧;去农村买米、到农村买油,到乡下自己动手种点蔬菜水果,或者到农业产业园区认种、采摘成为新的“上山下乡”;土鸡蛋、土鸭蛋等乡村土货备受市民青睐;红薯、玉米等粗粮再次回到餐桌,原来的“旧爱”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新宠”。

“如今,看新闻联播、读报纸,大家都提倡健康饮食,我身边也有不少人患有高血压,我更要‘清清’自己的肠胃。”弋里奇表示,自己现在最爱吃的就是蔬菜、水果、粗茶淡饭等,少吃肥肉,更少喝酒,希望能健健康康生活100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