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杜甫草堂
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 2019-05-23 10:55:19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西门外浣花溪畔,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眷从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翌年春天,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此建造茅屋居住。朋友还送给他一些花草树木,他自己亲手栽培。其在这里居住近四年。

杜甫离开成都后,时间久了,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后经宋、元、明、清多次修葺扩建,逐成规模。现在草堂,完整保留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的修建格局,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规模宏伟,占地300多亩,集纪念性祠宇和诗人旧居风貌于一体,是一处独具特色的古典园林。
园内清溪蜿蜒逶迤,荷香花艳,翠竹入云,古树参天。走在通往“茅屋故居”的道上,看到许多挂着牌子的古树名木,银杏、黑壳楠、刺楸、柏木、樟树、榆树、楠木、罗汉松、黄葛树等,一个个名字闪亮出现,吸人眼球。这些树姿态各异,却同样绽放出深厚岁月的风采。

“茅屋故居”坐落在一片修竹苍树中,浣花溪水如青罗带,由北往南绕屋而过,在门前不远处汇成了一潭碧蓝,潭边杨柳依依。想必此潭就是杜甫诗句中的“百花潭”吧。茅屋周围的环境,正是杜甫诗中的写照,清幽静谧,风景如画。

茅屋一条,从正面看有几个不大的窗子,没有窗门,只有几根小原木作窗柱。茅屋只在正中开有一个门。进去,才知道,里面分为四间,中间为厅,东为厨房,西为卧房。厅面积较大,又分为客厅和书房,之间用墙隔开,不设门。客厅设有一张“竹榻”,“竹榻”上面放置一张竹茶几。“榻”在古代也称床,可坐、卧两用。在这里,“榻”设在会客室,为坐具,是为主人接待访客所设,主客可以促膝长谈。书房,设有一张长方形书桌,桌子靠墙的一面镶上一个两层书架,桌前放着一张太师椅。与书桌相对的一面,有一张窄长两头稍为上翘的矮桌子,靠墙朝门方向横放,桌面放置一个插有毛笔的笔筒和一墨盘。桌下配有一张四方凳子。墙上挂着一些古书画竖式条幅。卧房有一张简单的床,后窗下有一桌一凳。厨房有泥垒的双灶,两镬上面盖着竹盖。一张吃饭的长桌,两边置放两张条凳。较惹眼的是一个“石磨盘”,此“磨盘”是2002年“杜甫草堂博物馆”出土的。整个茅屋陈设简陋,什物屈指可数,表现了当年杜甫生活清贫简朴。

茅屋为竹木结构,茅草盖顶,墙体为竹木交织内外抹一层泥土和灰沙的混合物。墙壁有好几处泥巴脱落,露出里面的木片竹子。竹篱茅屋是不耐风雨的。我猛然想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惨状,“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首诗是在公元761年秋天在此“草堂”写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且能推己及人,想到天下寒士,希望能有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但他即使在战乱避难,远离家乡,居住在此荒僻野地,生活异常困窘的情况下,他依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与田父野老相往还。依旧笔耕不辍,写下诗作247首,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客至》《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反映了他思想情感和深沉博大的襟怀。

与“茅屋故居”隔水相望的溪潭边,有一个方形尖顶的草亭子,亭内环形栏杆的凳上坐满游客,近前,看到亭子中央立着一块大石碑,上面镌刻的“少陵草堂”四个字,为雍正甲寅季冬果亲王书。此称“少陵草堂碑亭”。

“少陵草堂碑亭”西邻“工部祠”,杜甫因做过“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有“杜工部”之称,祠由此得名。“工部祠”匾额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补书。祠堂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肃穆庄重。

祠内,正中设杜甫神龛,有“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的对联。东西两侧设宋代诗人陆游、黄庭坚神龛配飨。陈列有明清时代杜甫石刻像、杜工部先生小像、陆放翁先生遗像。壁间还嵌有清乾隆、嘉庆年间石刻“少陵草堂图”,刻工精细。

“工部祠”右前方,有一馆名为“恰受航轩”,大门有副醒目的对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鹗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此为杜诗版本收藏馆。馆藏陈列,按朝代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宋代杜诗版本。据史料介绍,我国从宋代开始对杜诗进行收集、整理、编注并结集出版。在这部分玻璃橱窗里,看到许多宋代刻本,其中《杜工部草堂诗笺》和《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是现存较早的珍贵宋本。第二部分为元、明代杜诗版本。这部分除全集外,还有不少选集版本。可见元、明代杜集出版更进一步。第三部分为清代杜诗版本。这部分,出现了杜诗评注,如《钱注杜诗》《杜诗祥注》《杜臆》《读杜心解》《杜诗镜铨》等多种不同的注本,极具学术价值。清代杜集的编辑、评注、刊行更盛。第四部分为民国时期杜诗版本。随着印刷技术的更新和提高,这部分杜诗版本除了刻本外,还出现了各种石印本、铅印本和影印本,印刷和装帧大为提高。第五部分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杜书版本。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宋以来,人们尊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一千多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真是“诗圣著千秋”呀!

杜甫草堂博物馆是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地方,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杜甫草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著名文化“圣地”,我觉得到这里参观,就是一次文化朝圣。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