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中品人生
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 2019-05-23 10:36:30

陆游《食粥》诗有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信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薄粥一碗,热气氤氲中撩人心脾的,是清淡而绵稠的滋味:或母爱、或往日艰难中的美好、亦或今朝倏忽的情绪,人间滋味,全在一心之间。

清代号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给他弟弟的《家书》里说:“十冬腊月,凡乞讨者登门,务饷以热粥,并佐以腌姜。”由此可知,只有自己清寒过,才能了解别人清寒的窘境。范仲淹少时家贫,住在寺庙里发奋苦读。每天煮一锅稀粥,冷凝后划成四块,早晚各两块,以切碎的咸菜佐餐。中国文人与粥,这种不同一般的感情,都由于他们自身的贫苦体验而来。正因如此,这些喝粥文人的文章里,才能多多少少地反映出民间的疾苦。

粥品如人品,吃粥意味着一种守得住清贫的淡定,一种“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从容。盛传的典故就是欧阳修以粥养廉——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的欧阳修,一日三餐都食粥。后来做官后,生活境况改善了,但他仍每日吃粥。有人看不下去,就送了一些好吃的东西给他。他虽然把东西接受了,但照样每日吃粥。有人问其何以如此,他说:多年吃粥,已经习惯了,艰苦的环境能够磨炼人,如果现在改吃好东西,以后没好东西吃了又吃不了苦该怎么办?

而今,一碗稀粥,看似平静,其实呢,是需要经历了数小时文火的煎熬,才成正品呢。是不是就像人生,看似心如止水,其实已曾经沧海百年。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其实,人生就像熬粥,不能急,要慢慢看,慢慢享受;人生亦应简单朴实,不需要太多的奢华和跌宕;人生亦要熬,要耐心坚持。熬的是粥,品的却是百味人生。

作家王蒙说:“粥喝得多、喝得久了,自然也就有了感情。粥好消化。一有病就想喝粥,特别是大米粥。新鲜的大米香味似乎意味着一种疗养,一种悠闲,一种软弱中的平静,一种心平气和的对于恢复健康的期待和信心。”王蒙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的主张,这的确值得令人回味。喝粥的过程,是对人意志、品格、情感的考验和锻炼,慢慢品味,让时间在粥里咀嚼,潜移默化,融进复杂的人生。

古人说“嚼得菜根百事可成”,其实,“喝得稀粥”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稀粥绵软,入口即化,不与舌头为难,正像做人,要能屈能伸,与人方便,即是与己方便,而这正符合了中国人温柔敦厚的传统秉性。品粥时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味觉感受,让人仿佛置身于空灵明净的佛园。痛苦时、落魄时、烦闷时、心浮气躁目空一切时,你都不妨坐下来喝一碗粥,也许在不知不觉间,心中便有一阵春风悄然拂来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