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鲁海滨贤集早 橡花湮处皆芳草
——纪念潮州韩山韩祠迁建830周年
2019-04-13 15:41:11


潮州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笔架东列,葫芦西卧,金山北峙,韩水绕廓南流”。古老而巍巍然的韩文公祠,依傍的就是一座磊落出俗的笔架山,它俯临江岸,与金山、葫芦山绕廓鼎峙,互争天胜,那耸立的三峰,似乎早就准备为学士贤达承载如椽巨笔了。

我与韩祠似乎也有着一种缘分。1983年,我与广东潮剧院的李国平、汕头戏曲学校的余流两位老师,为了编纂《潮剧志》,专程来到潮州,考查卓兴庭院戏台旧址。一天傍晚,李国平老师提议,既来到潮州,就不能不去看看韩文公祠。于是我抱着极大的兴趣和企望,跟随着两位老师来到位于韩山西麓的韩祠。

韩祠大门紧闭,倒不是来得晚了,问了路人,才知道“文革”期间,韩祠被民用工厂占用,后该厂倒闭迁出,韩祠庙堂亦已成危房,随时有倒塌颓圮之虞,所以到现在还一直关着。听罢我心怅然,从门缝往里看去,院子里布满木棉树的落叶,石缝中长着老草,偶尔还听见几声狗吠声,一派肃穆清冷的气氛。不用说,我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一路无语。

说来也巧,翌年,我考入韩师干部专修科,直接就住在了韩祠的旁边,每天晚饭后,我常常在韩祠周边盘桓,又到图书馆查阅韩祠、韩愈的有关资料,慢慢地对韩祠、也对韩愈更亲近、熟悉了起来。而更令我振奋的是,在我进韩师前夕,1984年初,岁序的春天来了,韩祠的春天也来到了!

1984年2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视察潮州,题写了“韩文公祠”匾额;2月28日,在中共潮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成立了潮州市修建韩文公祠领导小组,制定了修建韩祠的总体规划;同年10月5日,隆重举行了“潮州市修建韩文公祠奠基典礼”。

潮州韩祠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韩愈纪念地,而且在已知的、分布于各省市的二十几处韩文公祠中(它们皆不同程度地毁于“文革”期间),又是历史最久远的一处。自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知州丁允元把城南的“昌黎伯庙”迁到现在这个地方,至今已经800多年。在此期间,韩文公祠曾经历了多次战乱、地震、台风等天灾人祸,但都不久即得到维修,有史料记载的韩祠重修共计29次,加上此次重修,应该是第30次了。维修工程于1984年12月15日开工,1985年12月31日全面竣工,1986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

这段时间,我正好在韩师进修,真是躬逢其盛,见证着韩祠日新月异的变化,也结识了在这个修建过程中起着筚路蓝缕作用的曾楚楠馆长和他所带领的一个小团队。曾楚楠馆长博学多思、身体力行,陈伟明、林寿春等小年轻聪敏好学、不辞辛劳。我时不时地在韩祠和韩师间穿梭往来,耳濡目染,获益良多,久久不忘。

记得我曾在一本韩师纪念册的配画诗中写道:“是天造地设,还是不意巧合?笔架山麓,便是雅静的学舍。文峰如此钟灵毓秀,能不孕育百代佼佼学者?”是啊,韩愈“以文名于四方”,他贬潮以后,文气南来,自然使得潮人“皆笃于文行”;更兼韩愈曾于笔架山上手植会开红白二色花的橡木,使潮人望花攻读而登科及第,由是芳草萌生,繁华滋茂——韩师的独具“魔力”,不正在于她独处人文祥和之地吗?

虽然,当年预示科考兴盛的橡木已不复存在,就像那一茬茬披红挂绿及第的学子,没有人能准确回忆他们摇曳的身姿,但他们曾经染绿这片山水。否则,古典村落的株株大树就不会无缘无故地摇曳至今,让阡陌纵横的韩江山水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

当年,韩愈是带着耻辱、失望和创伤来到这个陌生而落后的蛮荒边城的,八个月之后,他调走了,但是他灌注在这个小城市的入世理念却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韩愈重要的不是“文起八代之衰”,而是“道济天下之溺”,因为独善其身,再大的声名也不是一个文人的最高境界。著名学者梁衡说:“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宏伟的韩文公祠,还有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就这样,韩愈成了潮州这座城市的偶像,成了被祭祀的神,被裹在民俗里传诵千年;他的姓氏成了这座城市的姓氏,山姓韩,水姓韩……;潮州人把最好的风水宝地留给了一个文人,韩祠的主体建筑处于笔架山主峰的中轴线上,主座紧靠山峰,依山而建,两旁的象山、狮山显得前突,形成拱卫环抱之势,既依山临水,环境清幽,增添了祠宇肃穆幽静的仰视角度,又获得了水色山光回护古祠的良好景观。经过三十多年不断修建完善,现在的韩祠通道平整,石级巍峨;红楹青瓦,美轮美奂。正堂居中新塑韩愈坐像,神态安详,英气溢于眉表。景区辟建以与韩愈德政有关的历史人物命名的“四亭一阁”即赵德、陈尧佐、丁允元、王涤亭及侍郎阁;镌刻有关颂赞韩愈丰功伟绩的古今墨宝,汇集当代名人名家书法艺术的“天南碑胜”及环山碑林,突出了名人景观特色;补植橡木树,恢复韩祠橡木,使美丽神奇的传说重放异彩;由胡耀邦同志题写的“韩文公祠”四字匾额的新建石坊,耸立祠前,分外引人注目;韩祠的入口处有一座古书形的石雕,上面刻写韩文公《进学解》中的两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祠真的是旧貌换新颜了!

我想,古代文人受迫害的例子不胜枚举,就连名列堂堂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不能幸免。但像韩愈这样的大文人,为什么在屡遭迫害之后,仍然那么关心国计民生,并且身体力行,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做一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韩愈来到潮州,短短的七八个月,大体做了四件事:祭鳄、释奴、励农、兴学。其中以兴学功绩最大,遗泽后世。韩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经过一番痛苦的灵魂煎熬之后,仍然死心塌地地要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这种矢志不渝的追求精神、忧国忧民的自觉意识、以天下为己任的坦荡胸怀,实在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心灵。

我是一名戏剧作者,凭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来到韩祠身边,来到韩愈身边。我觉得我应该用艺术来再现韩愈的光辉形象。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满腔热情地表现韩愈的这种心灵美。

我写于1994年的电视连续剧《热血韩愈》1997年由汕头市文化局、汕头丽影影视广告制作中心策划,香港通发实业有限公司、汕头丽影影视广告制作中心、广东电视台联合投资,由广东电视台改编更名为《韩愈传奇》搬上荧屏。潮州市、汕头市均曾于当年全剧播映。当地媒体称之为“本地题材、本地作者编著、本地策划投资”,“首次将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形象搬上荧屏”,这在当时也算潮汕文化界的一件盛事。而这部电视剧的开机仪式就是在韩祠中举行的。

韩山的钟灵之气,韩愈的翰墨惠风,就这样萦绕、惠顾着千千万万潮州子民。早在韩师进修期间,我就曾写下这样一首词:

韩愈名高笔架小,似水流年,遗范文光照。邹鲁海滨贤集早,橡花湮处皆芳草。  黉院层楼鳞次造,骄子千千,园里书声绕。兴学于今欣别调,潮人谈笑知多少!

——调寄《蝶恋花》

趁此纪念潮州韩山韩祠迁建830周年之际,我写下此文,献与韩祠、献与韩愈、献与山山水水都姓韩的潮州。

陈韩星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