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高才“90后”扎根夏津农村“种蘑菇”
德州晚报 2019-04-12 16:16:18

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大学生回农村创业”的新闻从未间断,“主人公”的年龄从“80后”、“85后”,到如今的“90后”,一批批曾在象牙塔尖的年轻人,以知识和理想为武器,扎根农村,带着裤脚的泥土,带动一方农民发家致富。

聂阳、张金和刘书程,三位“90后”青年,来自不同的地方,同为食用菌相关专业,分别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各自的安逸人生,结伴来到夏津县生态旅游区前籽里屯村,利用林下土地,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珍稀食用菌,并建设菌种培育基地,将校园所学知识利用到极致,并靠此成为一方传奇。

▲三人在大球盖菇成熟时留影,从左至右分别为聂阳、张金、刘书程


信念的导向

聂阳、张金和刘书程本科均就读于山东农业大学,他们所学专业有一个较为复杂的名称——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菌物资源与利用方向),按照刘书程的简单化表述就是——“培植食用菌”。所以,三人到农村“种蘑菇”本就是学以致用。

在先后走出大学校门后,刘书程选择就业,从事食用菌技术类工作;聂阳和张金则继续深造,硕士毕业后各自走向职场。

2018年初,在研究生就读院校华中农业大学担任助教的张金,收到另外两兄弟的“邀请”,到德州市的一个县级城市夏津,去种植稀有食用菌。

而选择的土地类型,也不同于一般的土地——林下土地,既可以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又不影响食用菌的生长。

三人一拍即合,各自辞掉工作,一起来到夏津县前籽里屯村,开启了人生的另一个部分——“农村生涯”。

据张金介绍,之所以选择此处,是因与当地政府早就有联系,曾交流过桑黄种植的相关技术,并考察了当地土壤特性,才未选择三人之中任何一人的家乡,而是来此扎根。

“根据国家政策,我和聂阳有研究生生活补贴,每月2000元,夏津县给我们提供了人才公寓,大学生创业办公场所的所有补贴。”张金说,三人也是借了好政策的“东风”。


现实的打磨

2018年7月13日,山东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办公室设在夏津县城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内,但三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前籽里屯村的种植基地。他们分工明确,有一定市场基础的聂阳负责市场开发,致力于技术研发的张金,和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刘书程,则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食用菌养殖和新菌种培育上。

4月初的德州,天气尚且微寒,但基地的20亩大球盖菇和10亩羊肚菌却未太受气温的影响,长势良好。他们三人身高均在一米八以上,所以进到低矮的大棚,均需半蹲而行,好在这种劳作方式已有一年时间,三人也都习惯。

大球盖菇有着圆圆大大的“脑袋”,甚是肥美可爱,而且相较其他稀有食用菌,其产量可观,林下种植亩产在4000斤以上,目前市场均价5元/斤,每亩收益在两万元左右。

羊肚菌算是食用菌中的“贵族”,向来是餐桌上的“稀客”,因其亩产在200斤左右,物以稀为贵,市场价格每斤在80元左右。

“我们也有烘干制品,独立包装,每袋千元以上。”刘书程对各类菌种如数家珍,目前公司养殖的种类主要为大球盖菇和羊肚菌,但在公司的珍稀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内,涵盖当前最热门的桑黄、羊肚菌、大球盖菇、猪肚菌、黑皮鸡枞、虎松茸、绣球菌等。

▲羊肚菌为食用菌中的贵族


知识的力量

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似乎总被贴上一些标签:不切实际、乌托邦等。最初,张金三人也在所难免的“不被看好”。幸好与一般农村种植基地相比,他们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强大的技术力量。

三人凭借多年的学习、实践和积累,并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楼,掌握了数十种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建立了珍稀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并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中国林业科学院南京林产化学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技术资源,这是我们的信心所在。”张金说,应了那句“知识就是力量”。

正因如此,企业有了另外的创收点,同时也是带动周边村庄致富的良好途径。近半年来,全国各地的种植户和基地负责人先后来到前籽里屯村,以培训班的形式共同在此学习珍稀食用菌栽培技术。目前,已先后开设5期,培训200余人。

据张金介绍,早在三人组建公司前,就已经开办此类培训班了,在聊城临清、聊城东昌府区、泰安泰山区、德州齐河等县(市、区)举办了多期,培训了全国各地的学员2000余名,遍及20余省份,其中山东省内学员1200余人。

▲刘书程(左)和张金


梦想的声音

目前,种植基地的首批大球盖菇和羊肚菌已经成熟,仅零售渠道便已经供不用求。毕竟,从田间地头直接到餐桌的美食,很难有人能够抗拒。刘书程说,聂阳目前在开发南方市场,公司的产品不愁销路。

但是,他们三人想做的远不止如此,张金用一句话概括了他们的理想:“让全国各地的人提到稀有食用菌,就想到夏津。”他说,这需要当地十万余亩的林下面积被充分利用,农户们均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庞大的林下种植基地。

“我们提供菌种、技术和销路,农民负责种植,种植后的培养料(菌渣)中含有大量的菌丝体蛋白及有益微生物菌群,可增加林地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树木生长。”刘书程介绍,每亩大球盖菇投入在5000至7000元,羊肚菌每亩投入4000至5000元,而收入大大超出了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

“该模式已被部分人认可,各村都在进行推广,也有农户已经开始种植猴头菇和大球盖菇。” 刘书程说。

当下,三人的工作重点放在了珍稀食用菌基地建设上,它位于夏津县力诺瑞特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集研发、种植、展示、科普教育、技术培训为一体。种植、推广包括大球盖菇、羊肚菌在内的珍稀品种1000亩,产值达到2000万元,能带动不少于1000名贫困人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而且,依托夏津县桑产业,公司还将致力于夏津桑黄的开发,将夏津桑黄打造成夏津的特色珍贵农产品,将夏津桑黄、桑黄茶、桑黄酒、桑黄胶囊推向中高端市场。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