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舌尖上的清明:你心水哪一款小食?
新华网广东频道 2019-04-05 10:14:34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既是扫墓祭祖的肃穆之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郊游的节日。清明节习俗甚多,一些地方因地域文化不同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不妨来看看清明节各地的传统食物吧。

    青团

    说起清明节的时令美食,人们总能想到“青团”。这是江南地区的饮食习惯,绿绿的糯米团,软糯香甜,清香扑鼻。青团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制作而成,将其捣烂后挤压出汁,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即可制作团子。

    青团馅种类丰富,如豆沙、香芋、猪肉、蛋黄、肉松等。将包好的青团入笼蒸熟,出笼时在团子表面均匀的刷上些熟菜油,便大功告成了。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与青团类似,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将鲜嫩的艾草洗净煮熟后沥干水份,剁成草泥;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而后包入馅料,封口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朴籽粿

    朴籽粿是广东潮汕地区在清明的时候常吃的一种粿品,是由朴籽树的叶子以及果实跟大米一起打碎做成面糊,然后发酵蒸制而成的。清明前后朴籽树的叶子较嫩,正适合用来做朴籽粿。

    潮汕人认为,朴籽叶性辛、凉,入肝经,有消痰下气、清热解毒之功效。将朴籽叶打碎与大米一起蒸制成粿品,大米的香气以及白糖的甜味能够中和掉其叶子的苦涩味,只保留其植物的香气,口味清新怡人。

    馓子(sǎn)

    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我国南北一些地区清明节有吃“馓子”的习俗。这是一种油炸食品,古时叫“寒具”。

    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南北各不相同,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馓子”为油水面搓条炸制而成,干吃香脆可口,也可以开水、牛奶、豆浆等泡食。

    粽子

    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最初吃粽子不是端午,而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节。如今,在浙江湖州一带依然流行着清明吃粽子的风俗,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馅料则五花八门,有肉粽、红豆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鸡蛋

    有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整年都有好身体。这其实起源于先秦时代一些地区的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熟鸡蛋是滋补身体最佳的食品储备,有的地方也有用艾叶煮鸡蛋的习俗。(张楠)

    新华网广东频道综合人民网,光明网等,图片源自网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