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民俗馆展示3800多老物件
2019-04-04 10:50:40

上了年纪的市民看到绣花工具,感到很亲切。 本报记者 庄园 摄  


本报记者 吴冰

民国时期的书柜、1949年至2005年的旧报刊、近代的水车、技艺精湛的潮绣……在湘桥区北桥路的府城民俗馆里,既有反映潮州人民古代传统生活方式的老物件,也有体现近现代生活生产演变的藏品,更有“非遗项目”的展示,实物种类繁多,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踏进民俗馆,记者就被一个拜寿的仿真场景所吸引。逼真的人物蜡像、讲究的摆件……细致之处勾起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记忆,也让人们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孝道。

为何要修建这样一座府城民俗馆?这么多藏品是怎么来的呢?府城民俗馆馆长许泽宇告诉记者,这些实物都是他们家收藏的,一开始他们家主要是收藏潮绣,后来也开始慢慢收集其他一些非遗工艺品。2005年起,父亲和他加大收集力度,除了收集价值不菲的潮州工艺品,还前往我市各乡村寻找更多能体现民俗文化的实物。

别人的“破烂”是他们的宝贝

“你看,馆内大约有500余副门窗,全部用于馆内装饰和隔断。”许泽宇告诉记者,这些门窗通常在市面是买不到的,都是他到全市各村去收集。有时父亲晚上听说某个村哪家人要拆,家里有可能出现老物件,天一蒙蒙亮,父亲便动身前往,生怕慢一步老物件被扔掉了。“这些门窗是从清朝到近代的,由于历史背景的差异,雕刻风格和题材也各有区别。我们透过这个‘窗口’可以领略到潮州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

馆内一角,记者还留意到,一张张泛黄、破烂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被小心置于玻璃框中展示出来,并标注有时间和日期。许泽宇说,1949年至2005年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一系列老报纸馆内都有收藏。“这些老报纸都是一些单位、企业准备扔掉时,父亲听说后特地去把它们收集过来。有时为了其中一份报纸,得把全部买回来,所以馆内多了不少相同的报纸。”许泽宇说,收集回来后,他们将报纸扫描入电脑,方便以后查阅。

办民俗馆展示民俗文化

凭着一腔对传统民俗物品的喜爱,他们不断收藏各种民间老物件,家中仓库收集的老物件也越来越多。2016年,仓库需要归还,收集的老物件需要搬出。就在这时,许泽宇产生了一个念头。“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各种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不少年轻一代很少去接触这些传统民俗文化,何不将这些能反映传统民俗文化的老物件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潮汕民俗文化,并把它传承下去。”许泽宇说。

2016年,他开始兴建府城民俗馆,将收集到的3800多件各类老物件置于馆中,馆内分为“农家器具”“乡土风情”“潮州人家”“非遗工艺”“报刊古籍”等多个板块。部分潮汕文化爱好者得知此事后,主动提出无偿帮其整理一些农家器具背后的小故事。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府城民俗馆已于近期免费对外开放。自开馆以来,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还有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入馆参观,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今年春节期间,每天更是有上千人次进馆参观,让人们对潮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传承潮州优秀传统文化,民俗馆内设有舞台、手拉壶体验区等,游客可慢慢品尝潮州工夫茶,品味非遗艺术的精深,聆听潮剧曲调的悠扬,体验潮州手拉壶制作工艺,在动静之间感受潮州文化的魅力。

“兴建民俗馆目的不是为了营利,是出于一种‘情怀’,一股想尽自己能力保护和传承潮州传统民俗文化的热情。”许泽宇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还计划不定期开展有关潮州文化的灯谜活动等活动,更好地传播潮州文化。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