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促进北京文脉活化传承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齐 玫 2019-03-12 17:37:38

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齐玫 中国艺术报记者马李文博 摄

我从小生长在北京,对北京有着特殊的感情。北京城是什么样?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动情、真切的描述。

学者林语堂说:“鸟瞰城市的最佳方法也许就是从宫殿后面煤山(今景山)上的亭子里向下看。此处是这一带的最高点, ……能对整个城市一览无余。向下望去,皇城的绮靡光彩和壮丽辉煌展现于眼前。 ”

当代作家肖复兴说:“老北京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灰色,和故宫里的碧瓦琉璃,形成色彩鲜明的对比。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色,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气魄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难怪贝聿铭先生那时来北京,特别愿意到景山顶上看北京城这些灰色的鱼鳞瓦顶。 ”

在北京人的心中,北京应该是这样的:它的天际线是宫殿与四合院组合在一起,胡同掩映其中。色彩上既有金黄的闪烁,又有灰色的沉稳,特别是大片的灰色民居,衬托出皇宫的宏伟辉煌。城市的美,在人们的心中,是在景山上鸟瞰故宫时,黄色琉璃瓦耀眼的光芒;是在四合院的庭院中,家人的欢声笑语;是在胡同里自由自在的闲逸;是在晴日里护城河畔远眺西山的憧憬;是在颐和园西堤漫步时映入眼帘的湖光山色;是在樱桃沟树荫掩映下聆听溪流的歌唱;是在香山幽静的草坪上嗅到青草的芳香……

声音是可以回旋在人们心中,而久久不去的一种记忆、思念。这种魂牵梦萦的感觉甚至会伴随人的一生。北京城的“声音” ,独特、鲜明。

“人人都说西厢好,果然是幽雅非比寻常。清水脊的门楼儿安着吻兽,两边有两溜拴马桩,石灰调粉是个扇子面儿,桃鹿同春画满了墙,上马石、下马石分为了左右,铁丝儿的灯笼挂中央,西厢门上贴着一副对儿……影壁前头爬山虎,影壁后边养鱼的缸。茨菇水里长,荷花茂盛半阴半阳。红的是石榴花儿,白的本是玉珍棒儿,蓝的就是翠巧儿,绿的本是夜来香……”京韵大鼓《大西厢》唱出了四合院美妙的风景。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香。 ”北京歌谣唱出了北京四季的花香。

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最能代表北京的声音莫过于回荡在空中的鸽哨。画家郁风回忆:“我从小生长在北京,不论是春暖花开或天寒欲雪,都听惯了清晨来自天空的鸽哨一遍一遍飘过。只要住过北京的人都会有这印象,它成为北京的标志。 ”鸽哨成为北京人,特别是老北京人儿时的美好回忆。

而北京话则是传递“北京声音”最直接的表现,它传承了北京这座古都的来龙去脉,挥洒着四合院、胡同的文化底蕴,彰显着北京人的性情,并因它的朗朗上口而成为中国普通话的标准音。北京话的方言特色,突出表现在它的儿化和轻音,那么亲切、悦耳、恰如其分。从作家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等作品里,就可品味出地道的北京话。如果有幸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观赏老舍的话剧《茶馆》 ,更能真切地感受到北京话和老北京人的生活。

给“北京声音”插上艺术的翅膀,则是被称为国剧的京剧。在北京听过京剧的人,会对这种独特的声音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北京是一座戏剧之城,京剧文化历久弥香。

北京人的内心世界,最讲究的是礼,且礼多。这来自于北京人世代的传统,是悠久历史留下的印记,也是北京人的自尊与自重。深入到北京人的潜意识中,无法割舍的就是个“体面” 。1861年,英国医生芮尼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当我们在一条窄巷上行走的时候,我们见到一个穿着很高贵的年轻人,突然向一个途遇的老头单膝下跪敬礼。……老人则是以惯常的方式回礼,其法是抱拳在胸。中国的风俗习惯是:当年轻一辈见到年长一辈时,必须施礼,无论他的职位与官位有多高。即使是穷亲戚,也要保持关系。这特点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多见。 ”礼尚往来,还包含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感、亲近感。

林语堂在谈到北京时说:“在传统习俗影响下的北京人所独具的幽默感、耐性和彬彬有礼。……宽厚作为北京的品格,融于其建筑风格及北京人的性情之中。 ”北京人的精气神儿,既有含蓄的多礼,亦有奔放的热情,有礼但不拘于小节,表现出都城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些风景,这些声音,这些老礼儿,共同构成了北京文脉的活化传承。

北京老城保护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保护内容”中就明确指出:“老城保护应当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 。说明政府充分认识到保护工作的关键点。对于老城整体保护的认识,应该是涵盖了老城的整体,不仅仅是某些区域,如历史文化街区,如果仅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保护对象,那么对保护区外的地上建筑等文物的保护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老城整体保护从地域概念讲,应是原老城墙以内(包括护城河)区域的保护;从文化遗产角度讲,应该涵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了具有老城特色的自然、环境、地上建筑、人文气息等,特别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人的生存。有了人气城市才会有生气,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活化传承,具有生命力。

2019年,北京老城整体保护规划和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编制中。我希望在相关工作中,对原有的一些条例能够进一步完善。如:《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建议增加相关监督的责任部门,具体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督办、落实、审核,从而保证包括北京老城保护在内的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另外,《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谈到北京老城保护应当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这需要完整地确立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的概念和定位,特别是整体保护工作的准则、范围、内容、条件、措施等细则,条例需要具有指导性、可行性。我建议在老城整体保护规划编制中,形成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系列条例、方案,对北京老城整体保护工作做出明确的、详细的规定及解读,从而保证北京老城整体保护工作有序、常态、有效推进,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